2018关于除夕习俗的作文

发布时间: 2025-08-10 12:07:18

2018关于除夕习俗的作文

导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是关于除夕的作文,欢迎参考!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十年前,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三年前,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历史记载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年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节日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4 、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

拓展阅读

1、优秀300字汇总

今年是大年,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过年夜饭。我和妹妹来到院子里放烟花。

妹妹捧着心爱的烟花放在地上,我拿起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引线,我和妹妹赶紧躲藏在一旁。只见引线闪着红色的火花,冒着清烟,只听"嗖"的几声三条金蛇冲向天空"啪"声炸开了,烟花喷出黄、吐出了绿、洒下蓝……,五六色就像魔术师在变魔术。有的像满天星斗,有的像光彩夺目的鲜花,有的像珍珠泉洒落人间,有的'像飞溅的钢花……,天空象一个万花筒,子光彩夺目,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的脸上露出了甜滋滋的笑容,我们拍手叫好,连手拍红了也不知道。变幻无穷的焰火照着我们的衣服忽而变绿,忽而有好几种色在闪烁。左邻右舍都在放烟,“嗖、嗖、嗖”“啪、啪、啪”声,此起彼伏。看!无数烟花都开放了,天空成了烟花的海洋,烟花的世界,如同白昼。

烟火到第二天早晨都没有熄灭,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开在我们的心中。

2、优秀300字汇总

过年了!过年了!亲友们都到了奶奶家准备一起高高兴兴过大年。晚上又要像往年一样要吃饺子了。

中午,我看见奶奶就开始在厨房张罗:剁肉、和馅儿、做饺子皮、包饺子。下午我闲得无聊,溜进了厨房准备学着包饺子玩儿。学着奶奶的模样,拿了一块饺子皮,用勺子弄了一半肉碎饺子皮上,用手捏一捏,大功告成,可看起来不太对劲,我做的饺子像汤圆一样。奶奶做的饺子弯弯的,非常的好看!

奶奶看了看着我做的饺子,哈哈大笑的说:‘你怎么把饺子捏成圆的?人家是元宝样的。’‘我说:’奶奶我不会捏。‘’后来,奶奶教我一步一步的捏了,虽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

晚上,我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味道很好哦。包饺子包饺子,北方过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定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弥漫整个屋子才让人真的觉得过年了。你会包饺子吗?

3、优秀300字汇总

“轰隆隆”一阵爆竹声响了起来。春节到了,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吃过年夜饭,到村*放烟花。跑到村*,看见村里的孙叔叔正准备放烟花,大家看见他准备点火,一溜烟儿跑到三米以外。烟花升上天空,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彩带;还有的像天上闪闪的星星。我们也放起我们手中的小烟花。手中的烟花颜色可多了:红、黄、蓝、绿、紫。。。应有尽有,美丽的烟花在我们手中跳起欢快的舞蹈来。

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好像我们的小眼睛。圆圆的月亮今天显得特别的圆,银色的.月光照在我的脸颊上,我发现平常我最讨厌的爆竹今天也变得可爱起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放完烟花该回家了,就让爆竹和烟花装饰我的甜甜的梦吧。

评语: 场面和气氛描写为章增色不少;能够抓住精彩地方进行描述; 使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4、优秀300字汇总

今年的我是在孝感过的,那里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年的夜小朋友吃完年夜饭就要挨家挨户去“拜年”。

今年的年夜饭很早就开始吃了,可我刚吃了几口,就有小朋友来叫我和哥哥一起去“拜年”了。我赶快放下碗筷,跑到房间穿上新衣服,和哥哥拿着袋子去“拜年”了。

拜的第一家是大家家后面的邻居,大家走到他们家门口,大家一起说:“年夜饭吃没吃?”家里的人就会回答:“吃过了,进来玩一下!”大家就进去了的,主人就拿出桔子,苹果,糖,上好佳,果冻等等来招待大家,大家每人选一两个装进袋子就告别这家人,换另一家开始”拜年”了。

“年夜饭吃没吃”“吃过了,进来玩啊”就在这此起彼伏的问候声中,大家拜了差不多大半个村子,得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带去的两个大袋子都装满了,拎都拎不动,还得到了很多红包。我和哥哥满载而归,可高兴了!

回家后,我问爸爸:“为什么大家每年要去这样拜新年?”爸爸说:“那是老一辈的人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预祝新的一年有好收成。也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过一个新年!”我点点头,心想:新的一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5、优秀300字汇总

今年的夜,是我最甜美最快乐的夜晚。

“又到了,又要放爆竹了!”我在家里大声欢呼着,心情兴奋得难以控制。当夜幕降临时,窗外传来一阵稀稀疏疏的爆竹声,不一会儿,便响成了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沸腾起来。一股爆竹的硝烟味弥漫在空气中,使节日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浓。

我缠着爸爸,撒娇地说:“爸爸,快放爆竹嘛!”爸爸实在拿我没辙,只好拿着爆竹来到楼下。只见爸爸把爆竹放在地上,找出爆竹捻子,打开打火机,火光刚碰到爆竹捻子,爸爸就飞快地跑了过来。这只爆竹可真有个性,就是不理不睬,不动不响的愣在那儿。爸爸气得抓耳挠腮,没办法,只得再次“上阵”。爸爸蹲下身子,打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去点爆竹的捻子。只见点着的.爆竹捻子“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光,“啪”的一声,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娃娃耐不住了性子,一下子炸开了。爸爸猫着腰连忙躲开了,脸上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我一看爸爸那副模样,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从眼眶里蹦了出来,妈妈也笑得合不拢嘴。

该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享受着这份快乐,这份幸福。我相信,祖国各地人民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中。

这一夜真让我兴奋地难以入眠!

点击查看更多2018关于除夕习俗的作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1402.html

热门阅读

  1. 长征故事小学生绘画
  2. 搞笑生日祝福语有哪些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报告
  4. 童话故事《霍勒大妈》
  5. 感人小品剧本《关怀备至》
  6. 小学生四年级写景作文:美丽的校园
  7. 快乐工作读后感
  8. 国外名人童年故事
  9.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0. 叠字对联集绵
  11. 安徒生童话故事读后感
  12. 38妇女节的祝福语集锦
  13. 教师节的美文摘抄
  14. 《滑轮》教学反思范文
  15. 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