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0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虽然大量的小说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过云层的晴朗》、《北极村童话》等作品,给迟子建带来了诸多美誉,但是,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那种温馨、恬静,还有里尔克式的“还乡”,都放射一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迟子建的散文毫不逊色于她的小说,它同样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

无论小说还是散文,迟子建的创作都执著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一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她的散文很大一部分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对人间亲情的眷恋。《灯祭》、《我的世界下雪了》、《伐木小调》、《两个人的电一影》、《龙眼与伞》、《年画和蟋蟀》等作品,推开了我们那扇早已被世俗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在山间林谷的茅屋中聆听夜晚的溪水潺一潺,在月光如水的倒影中品味清幽的夜色,在暮色的余晖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些曾经离我们近在咫尺的温馨,如今却如童话般遥不可及。迟子建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迟子建的文字并不总是徘徊在记忆的长廊中,对于现实她也始终未曾忘怀。那些叙述游览各地见闻的游记,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风光、民情风俗,而且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道出了生命的箴言。她对形而上的构建,并不是故弄玄虚地刻意去增添厚重,也不是自我才情的浅薄卖弄。这使她的散文明显有别于小资做派,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一硬的质感。她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之中,超越了冰冷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在一只向着高处的佛龛不断攀登又不断失败的虫子的身上,作家感受到了“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在故乡失眠的长夜中,大自然抚一慰了她失去爱人的痛苦,“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在与母亲旅游的途中,她体会到“其实风雨也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甘霖,它可以升华苦难、化解悲伤,教人以慈悲心对待尘世的荣辱。人生哪有一路的晴朗?波折起伏,最能修习心性;动荡颠簸,才会大彻大悟。”的确,生活总是以残缺的形式表现出与理想状态的距离。正是从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乖违中,作家以温情的笔触,让我们在晦暗之中读出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种永远以不屈的勇气构筑起的希望和信念。

我想,迟子建笔下的温情和诗意,并不意味着温情主义的浅薄和局限,它恰恰表现了作家的责任感和写作伦理。在我们这个时代,温情和关爱这些闪烁着诗意光芒的东西,比批判和针砭更能够给予人们挣脱阴郁的希望。苏童说,迟子建关注人性温暖的主题如此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我认为,正是在人性温暖的理想支撑下,迟子建让我们看到了比陽光还要灿烂的精神的光辉。

拓展阅读

1、写作借鉴:汪曾祺

优秀的员工常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适当的总结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值得我们借鉴的工作总结是怎样的?今天给大家带来《范模板: 《骆驼祥》内容,希望正是你需要的。

一副倒八眉,紧闭的双眼,一双顺风耳。无奈的嘴角挂满了悲怨。左手紧握挂在脖颈的毛巾,右手拿着一个铜板,一身浅色的衣服留下无数滴汗水的印迹,裤腿被束得很整齐。旁边附一辆崭新、干净的车,这就是车夫–祥

身强力壮的年轻祥,怀揣梦想,奋力挣钱,为心中的梦想–拥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拼搏。这时的祥像极了追梦人,更像极了此时的自己。“我要像梦一样的自由,像天空一样的坚强,在这曲折蜿蜒的路上,体验生命的意义。我要像梦一样的自由,像大地一样的宽容,在这艰辛放逐的路上,点亮生命的光芒。”不由因心而涌起。

咣,从此,悲怆的路上越走越远。一次,他偶遇城兵的抓获,失去一切,却意外与三匹骆驼相逢结缘,挽回的三十五块现洋成为重生的资本。于后,骆驼祥便被谣传挂钩。与虎妞的相遇也是命中注定。本是像极了爱情模样的甜蜜却如同加了芥末令人口生恶气。充满欺骗强势的爱情婚姻,却成了祥的心头重担。自以为是,稳操胜券的虎妞也隔断亲情,自食其果。强扭的瓜不甜。必然以“哭”完结。书甚少的祥被孙侦探再次欺骗得一干二净。看来,书最起码可以使人会思考,自我保存。离家出走的虎妞和祥租房住,因而联结了命运不济的小福。当虎妞“走”后,小福本成为祥重回“一条好汉”的期盼。可是,天不遂人愿,自此便堕落的一发不可收拾。作者在末这样尖齿伶俐地写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还好,一丝的暖光。曹宅就如一个避风港,给他温暖,满足体面,又享受些许。这些足以让他下定决心恩卖命。他就是这么善良。和明玉在最困难的时候遇见她师父救命同理,那是雪中送炭,更是自强更生的启点。虎妞给他真实的“家”的觉。即使生病的时候,所依靠和关怀。这使我深深地惦念起一个人,他在病房的狭小窄道里,独自一人默默地洗着衣服。那孤寂,怜悯的味道使我发凉。家,是什么?家是根,家是线,家是里面和外面。是世上所久处不厌用心的地方。

对同伴的看法,祥很深的转观。由之前的特立独行,至老者同伴的亲眼悟,也让他思考关于车夫的前途命运。而这悲观的深思,使其由曾经酷爱车到后来的厌弃车。层层推进,一路夕阳西下不复返。一批一批又一批,一层一层又一层,消磨了自我的斗志,疲软了奔跑的忙碌。可幸的是,我们运转良好的社会保障,拼搏创新的激励,静谧美好的书香浸染,代代传承的美德,团圆和睦的家,难道我们不是比祥更幸福数倍吗?

以史为鉴,以他为例的我们,更应坚持自强,保存善良,力争上游,完他之愿,做更好自己。这,既是本书热枕,更是自我叮嘱。

2、写作借鉴:汪曾祺

沙岭农业科学研究所派我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去画马铃薯图谱。我从张家口一清早坐上长途汽车,近晌午时到沽源县城。

沽源原是一个军台。军台是清代在新疆和蒙古西北两路专为传递军报和书而设置的邮驿。*犯了罪,就会被皇上命令发往军台效力。我对清代官制不熟悉,不知道什么品级的*,犯了什么样的罪名,就会受到这种处分,但总是很严厉的处分,和一般的贬谪不同。然而据龚定庵说,发往军台效力的*并不到任,只是住在张家口,花钱雇人去代为效力。我这回来,是来画画的,不是来看驿站送情报的,但也可以说是效力来了,我后来在带来的一本《梦溪笔谈》的扉页上画了一方图章:效力军台,这只是跟自己开开玩笑而已,并无很深的触。我戴了右派分的帽,只身到塞外这地方在外长城北侧,可真正是塞外了来画山药(这一带人都把马铃薯叫作山药),想想也怪意思。

沽源在清代一度曾叫独石口厅。龚定庵说他北行不过独石口,在他看来,这是很北的地方了。这地方冬天很冷。经常到口外揽工的人说:冷不过独石口。据说去年下了一场大雪,西门外的积雪和城墙一般高。我看了看城墙,这城墙也实在太矮了点,像我这样的个,一伸手就能摸到城墙顶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人多高的雪,真够大的。

这城真够小的。城里只一条大街。从南门慢慢地遛达着,不到十分钟就出北门了。北门外一边是一片草地,人在套马;一边是一个水塘,一群野鸭自自在在地浮游。城门口游着野鸭,城中安静可知。城里大街两侧隔不远种一棵树杨树,都用土墼围了高高的一圈,为的是怕牛羊啃吃,也为了遮风,但都极瘦弱,不一定能活。在一处墙角竟发现了几丛波斯菊,这使我大为惊异了。波斯菊昆明是很常见的。每到夏秋之际,总是开出很多浅紫色的花。波斯菊花瓣单薄,叶细碎如小茴香,茎细长,微风吹拂,姗姗可爱。我原以为这种花只宜在土肥雨足的昆明生长,没想到它在这少雨多风的绝塞孤城也活下来了。当然,花小了,更单薄了,叶稀疏了,它,伶仃萧瑟了。虽则是伶仃萧瑟,它还是竭力地放出浅紫浅紫的花来,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生气。谢谢你,波斯菊!

我坐了牛车到研究站去。人说世间三大慢:等人、钓鱼、坐牛车。这种车实在太原始了,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本地人就叫它二饼车。真叫一个慢。好在我没什么急事,就躺着看看蓝天;看看平如案板一样的大地这真是大地,大得无边无沿。

我在这里的日真是逍遥自在之极。既不开会,也不学习,也没人领导我。就我自己,每天一早蹚着露水,掐两丛马铃薯的花,两把叶,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一笔一笔地画。上午画花,下午画叶花到下午就蔫了。到马铃薯陆续成熟时,就画薯块,画完了,就把薯块放到牛粪火里烤熟了,吃掉。我大概吃过几十种不同样的马铃薯。据我的品评,以男爵为最大,大的一个可达两斤;以紫土豆味道最佳,皮色深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似蒸栗;一种马铃薯可当水果生吃,很甜,只是太小,比一个鸡蛋大不了多少。

沽源盛产莜麦。那一年在这里开全国性的马铃薯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提出吃一次莜面。研究站从一个叫四家的地方买来坝上最好的莜面,比白面还细,还白;请来几位出名的做莜面的媳妇来做。做出了十几种花样,除了搓窝窝、搓鱼鱼、猫耳朵,还最常见的压饸饹,其余的我都叫不出名堂。蘸莜面的汤汁也极精彩,羊肉口蘑潲(这个字我始终不知道怎么写)。这一顿莜面吃得我终生难忘。

夜雨初晴,草原发亮,空气闷闷的,这是出蘑菇的时候。我们去采蘑菇。一两个小时,可以采一网兜。回来,用线穿好,晾在房檐下。蘑菇采得,马上就得晾,否则极易生蛆。口蘑干了才香味,鲜口蘑并不好吃,不知是什么道理。我曾经采到一个白蘑。一般蘑菇都是黑片蘑,*盖是白的,*摺是紫黑色的。白蘑则*盖*摺都是雪白的,是很珍贵的,不易遇到。年底探亲,我把这只亲手采的白蘑带到北京,一个白蘑做了一碗汤,孩们喝了,都说比鸡汤还鲜。

一天,一个**骑马来办事,他把马拴在办公室前的柱上。我走过去看看这匹马,是一匹枣红马,膘头很好,鞍鞯很整齐。我忽然意动,把马解下来,跨了上去。本想走一小圈就下来,没想到这平平的细沙地上骑马是那样舒服,于是一抖缰绳,让马快跑起来。这马很稳,我原来难免的一点畏怯消失了,只觉得非常痛快。我十几岁时在昆明骑过马,不想人到中年,忽然作此豪举,是可一记。这以后,我再也没骑过马。

一次,我一个人走出去,走得很远。忽然变天了,天一下黑了下来,云头在天上翻滚,堆着,挤着,绞着,拧着。闪电熠熠,不时把云层照透。雷声訇訇,接连不断,声音不大,不是劈雷,但是浑厚沉雄,威力无边。我仰天看看凶恶奇怪的云头,觉得这真是天神发怒了。我觉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恐惧。我一个人站在广漠无垠的大草原上,觉得自己非常的小,小得只一点。

我快步往回走。刚到研究站,大雨下来了,还夹。雨住了,却又是一个很蓝很蓝的天,阳光灿烂。草原的天气,真是变化莫测。

天凉了,我没带换季的衣裳,就离开了沽源。剩下一些没来得及画的薯块,是带回沙岭完成的。

我这辈大概不会再机会到沽源去了。

※选自:《草木春秋》※

3、写作借鉴:汪曾祺

家乡的几座大寺里都罗汉。我的小学的隔壁是承天寺,就一个罗汉堂。我们三天两头于放学之后去看罗汉。印象最深的是降龙罗汉,他睁目凝视着云端里的一条小龙;伏虎罗汉,罗汉和老虎都在闭目养神;和长眉罗汉。大概很多人都对这三尊罗汉印象较深。昆曲(时调)《思凡》一段数罗汉,小尼姑唱道:

降龙的恼着我,

伏虎的恨着我,

那长眉大仙愁着我:

说我老来时,什么结果!

她在众多的罗汉中单举出来的,也只是这三位。她要是挨着个儿数下去,那得数多长时间!

罗汉原来是十六个,傅贯休所画十六应真即是十六人,后来加上布袋和尚和一个什么什么尊者,罗汉的名字都很难念,大概是古梵音译,这就成了通常说的十八罗汉。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就已经是十八人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队伍扩大了,变成了五百罗汉。些寺里在五百塑像前各竖了一个木牌,墨字某某某某尊者,也不知从哪里查考出来的。除了写牌的老和尚,谁也弄不清此位是谁。的寺里,比如杭州的灵隐寺竟把济公活佛也算在里头,这实在点胡来了。

罗汉本是印度人,贯休的十六应真就多半是深目高鼻且长了大胡,后来就逐渐汉化。许多罗汉都是个中国和尚。

罗汉大致两种。一种是装金的,多半是木胎。五百罗汉都是装金的。杭州灵隐寺、苏州寺(忘寺名)、汉阳归元寺,都是。装金罗汉以多为胜,但实在没什么看头,都很呆板,都差不多,其差别只在或稍肥,或精瘦。谁也没精力把五百个罗汉一个一个看完。看了,也记不得什么特点。一种是彩塑。精彩的罗汉像都是彩塑。

我所见过的中国精彩的彩塑罗汉这样几处:一是昆明筇竹寺。筇竹寺的罗汉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不如说是一组浪漫主义的作品。它的设计很奇特。不是把罗汉一尊一尊放在高出地面的台上,而是于两壁的半空支出很结实的木板,罗汉塑在板上。罗汉都塑得极精细。一个罗汉赤足穿草鞋,草鞋上的一根一根的草茎都看得清清楚楚,跟真草鞋一样。但又不流于琐细,整堂(两壁)一个通盘的,完整的构思。这是一个群体,不是各自为政,十八人或坐或卧,或支颐,或抱膝,或垂眉,或凝视,或欲语,或谛听,情绪交流,彼此应,增一人则太多,减一人则太少,气足神完,自成首尾。另一处是苏州紫金庵。像比常人小,身材比例稍长,面目清秀。这些罗汉好像都是苏州人。他们都在安静沉思,神情肃穆。如果说筇竹寺罗汉注意外部筋骨,颇点流浪汉气,紫金庵的罗汉则富书生气,性格内向。再一处是泰山后山的宝善寺(寺名可能记得不准确)。这十八尊是立像,比常人高大,面形浑朴,是一些山东大汉,但塑造得很精美。为了防止参观的人用手扪触,用玻璃龛罩了起来,但隔着玻璃,仍可清楚地看到肌肉的纹理,衣饰的刺绣针脚。前三年在苏州直看到几尊较古的罗汉。原来三壁。东西两壁都塌圮了,只剩下正面一壁。这一组罗汉构思很特点,背景是悬崖,罗汉都分地趺坐在岩头或洞穴里(彼此距离很远)。据说这是梁代的作品,正中高处坐着的戴风帽着赭黄袍的便是梁武帝,不知可靠否,但从衣纹的简练和色调的单纯来看,显然时代是较早的。据传紫金庵罗汉是唐塑,宝善寺、筇竹寺的恐怕是宋以后的了。

罗汉的塑工多是高手,但都没留下名字来,只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几尊,据说是刘銮塑的。刘銮是元朝人,现在北京西四牌楼东还一条很小的胡同叫做刘銮塑,据说刘銮原来就住在这里,但是许多老北京都不知道这样一条名字奇怪的胡同,更不知道刘銮是何许人了。像传于世,人不留名,亦可嗟叹。

中国的雕塑艺术主要是佛像,罗汉尤为杰出的代表。罗汉表现了较多的生活气息,较多的人性,不像三世佛那样超越了人性,只佛性。我们看彩塑罗汉,不大觉他们是上座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只觉得他们是一些人,至少比较接近人,他们是介乎佛、菩萨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理想的化身,当然,他们也是会引起善男、善女人顶礼皈依的虔敬的。这是一宗非常重要的化遗产,不论是从*史角度,美术史角度乃至工艺史角度、民俗学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罗汉的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紫金庵、筇竹寺的罗汉曾画报介绍过,但是零零碎碎,不成个样。我希望能人把几处著名的罗汉好好地照一照相,要全,不要遗漏,并且要从不同角度来拍,希望印一本厚厚的画册:《罗汉》;希望专家能写一篇长作序,当中还要就不同寺院的塑像,不同问题写一些分论;我希望能把这些罗汉制成幻灯片,供研究用、供雕塑系学生学习用,供一般化爱好者欣赏用。

六月十三日

载一九九八年第一期《收获》

※选自:《人间草木》※

4、《骆驼祥600字初中初三作

《骆驼祥》是著名作家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

是一个北京城里结实壮健,虎头虎脑的青年车夫,他要强,不肯服输,做梦都想着他那个说来并不算太高的理想:凭自己的艰苦奋斗拥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娶一个健康、年轻、能吃苦的穷苦人家的女儿,立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经过三起三落,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小福也**,也就打破了祥最后的一点希望。

终于,他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所企望和信心,丧失了要强的性格。从此以后祥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所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的悲剧,是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的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韧,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沦为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他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他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我到遗憾,惋惜,也到无奈,但也到敬佩,佩服他以前的上进坚强,但他还是被社会打败了。

《骆驼祥》折射出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韧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明天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5、写作借鉴:汪曾祺

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保护层,松鳞瓣,核桃、白果都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风栗肉微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韧性。不像吃生栗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的。风栗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炒栗,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外国也,西方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过去讲究栗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真的放糖。昆明栗大,炒栗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宋朝就。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汴京个叫李和儿的,栗名。南宋时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人。

日本人爱吃栗,但原来日本没中国的炒栗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谢中国的炒栗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栗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卖的了。

可以做菜。栗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卖奶油栗粉。栗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现在没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代粮。栗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载一九九三年第八期《家庭》

※选自:《人间草木》※

点击查看更多读迟子建散文有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6905.html

热门阅读

  1. 201地铁接轨梦想的作文
  2. 优秀学员的发言稿
  3. 伤感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4. 腊八的祝福语
  5. 《有趣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6. 形容春天来临的诗句
  7. 描写春天自然风光的诗句
  8. 不会再有第二个你父爱故事
  9. 幼儿园中班安全游戏十只小猫咪教案
  10. 二月份的说说
  11. 王勃王维两首《山中》的主题
  12. 有关描写山水优美的句子
  13. 留住糖果时光散文
  14.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设计
  15. 罗坊走古事随笔
  16. 描写桂花香的诗句大全
  17. 格林童话《森林中的老妇人》
  18. 有关毕业留念的句子
  19. 数学思想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20. 咏端午古诗词赏析
  21. 冷灶热灶都要烧一把母爱故事
  22. 中秋节学生手抄报文字内容
  23. 《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24. 初三下学期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计划
  25. 关于描写幸福的优美句子
  26. 一个人伤感无助的说说
  27. 让青春更加美丽演讲稿范文
  28. 喜迎春节初中作文
  29.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赏析
  30. 简单的1分钟自我介绍
  31. 关于温馨浪漫圣诞节爱情祝福语
  32. 关于感人的感恩节祝福语
  33. 一剪梅李清照写作背景
  34. 寓言小故事《我得喂我妈妈》
  35. 201年端午节给领导的祝福语
  36. 母亲节表达的句子
  37. 201年高考加油励志祝福语
  38. 努力是男神的共同标签的励志人物故事
  39. 有关雪山的诗词集锦
  40. 2018最新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