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yànyànyúfēi,chāchíqíyǔ.
燕 燕 于飞 ,差 池 其羽.
zhīzǐyúɡuī,yuǎnsònɡyúyě.
之 子于归 ,远 送 于野.
zhānwànɡfújí,qìtìrúyǔ.
瞻 望 弗及,泣涕如雨.
yànyànyúfēi,jiézhīhánɡzhī.
燕 燕 于飞 ,颉 之 颃 之 .
zhīzǐyúɡuī,yuǎnyújiānɡzhī.
之 子于归 ,远 于将 之 .
zhānwànɡfújí,zhùlìyǐqì.
瞻 望 弗及,伫 立以泣.
yànyànyúfēi,xiàshànɡqíyīn.
燕 燕 于飞 ,下 上 其音 .
zhīzǐyúɡuī,yuǎnsònɡyúnán.
之 子于归 ,远 送 于南 .
zhānwànɡfújí,shíláowǒxīn.
瞻 望 弗及,实 劳 我心 .
zhònɡshìrènzhǐ,qíxīnsèyuān.
仲 氏 任 只 ,其心 塞 渊 .
zhōnɡwēnqiěhuì,shūshènqíshēn.
终 温 且 惠 ,淑 慎 其身 .
xiānjūnzhīsī,yǐxùɡuǎrén.
先 君 之 思,以勗寡 人 .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注释:
1、燕燕:鸟名,燕子,或单称燕。
2、差池(cī chí):参差不齐。
3、羽:指翅。诗人所见不止一燕,飞时有先后,或不同方向,其翅不相平行。
4、之子:指被送的女子。
5、野:古读如“宇(yǔ)”。
6、颉(xié):上飞。
7、颃(háng):下飞。
8、将:送。
9、下上其音:言鸟声或上或下。
10、南(古音您nín):指南郊。一说“南” 和“林”声近字通。林指野外。
11、劳:忧伤。
12、仲氏:弟。诗中于归原型的女子是作者的女弟,所以称之为仲氏。
13、任:可以信托的意思。一说任是姓,此女嫁往任姓之国。
14、只:语助词。
15、塞:实。渊:深。塞渊:诚实厚道。
16、终:既。
17、勗(xù):勉励。寡人:国君自称之词。以上二句是说仲氏劝我时时以先君为念。
题解:
这篇是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诗。前三章是送别时的情景。末章写女弟的美德和别时共相勉励的话。
参考译文:
轻盈燕子双双飞,一前一后紧相随。
我的妹子要出嫁,迢遥相送难转回。
抬首遥望不能见,涕泣如雨涟涟泪。
轻盈燕子双双飞,上下翻转影蹁跹。
我的妹子要出嫁,送到天边路万千。
抬首遥望不能见,伫立良久泪涟涟。
轻盈燕子双双飞,忽上忽下叫声悲。
我的妹子要出嫁,送到南山地幽晦。
抬首遥望不能见,凄凄怆怆心忧悴。
我的妹子本姓任,心境仁厚且真诚。
温柔贤惠世人羡,淑娴谨慎善修身。
先父之德常记取,她用此语勉寡人。
鉴赏
《燕燕》,《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论艺术*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然而,诗中的送者和被送者究属何人,却众说纷纭。这对理解诗意颇为关键,必须首先明确。《毛诗序》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进而认为“归妾”就是陈女戴妫(ɡuī)。《列女传·母仪篇》则认为这是卫定姜之子死后,定姜送其子妇归国的诗。魏源《诗古微》调和上述两种说法,以为这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的诗。其中,《毛序》“卫庄姜送归妾”说,影响至今。今人解说《燕燕》者,也往往立足本事,一一比附。其实,“送归妾”之说,既与《史记·卫世家》所载史实不尽相符,也与古代妻妾尊卑之礼有违。宋代王质《诗总闻》因此提出质疑,并认为当是“兄送其妹出嫁”。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申述其说:“余按此篇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女子之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崔氏据诗篇内容分析其作者,精当有理。当从此说,即卫君送其妹远嫁南国。或以为,《燕燕》缠绵悱恻,不类兄妹,而似情人,此见与诗篇末章不合,也对上古民俗未能详熟。文化人类学证明:血亲关系在上古民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华夏先民特别重视血缘根基,所谓血亲重于姻亲,天伦先于人伦。因此,《燕燕》的惜别之情,如果说出现在妻妾之间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出现在兄长与女弟之间是完全可信的。
拓展阅读
1、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①其乐只且!②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③其乐只且!
【注释】 ①君子:指贵族男子。阳阳:快乐得意的样子。簧:笙类乐器。由:用。房:房中之乐。②只且(ju拘):语尾助词,表赞叹。③陶陶:义同“阳阳”。翿(dao到):亦名翳,古代用彩色羽毛编成的舞具,用于羽舞。敖:通“遨”,游,指宴饮游乐之舞。
【译文】 老爷自得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起房中的乐章。啊,多么快乐欢畅! 老爷自得乐陶陶,左手举羽毛,右手招我跳起宴游的舞蹈。啊,多么欢乐美妙!
【集评】 《毛诗序》:“《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四)
宋·朱熹:“此诗疑亦前篇(《君子于役》)妇人所作。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皆可谓贤矣,岂非先王之泽哉?或曰《序》说亦通,宜更详之。”(《诗集传》卷四)
清·姚际恒:“大抵乐必用诗,故作乐者亦作诗以摹写之,然其人其事不可考矣。”(《诗经通论》卷五)
清·方玉润:“此种诗亦可无俟深考。盖三代贤人君子,多隐仕于伶官,以其得节礼乐,可以陶情淑性而收和乐之功。故或处一房之中,或侍遨游之际,无不扬扬自得,陶陶斯咏,有以自乐。其乐而何害其为贤也邪?然为国而使贤人君子处下位,不欲居尊以任事,则其时势亦可想知,此诗之所以存而不削欤。”(《诗经原始》卷五)
今·陈子展:“今按:《君子阳阳》,乐官遭乱,相招以卑官为隐,全身远害之作……此诗盖为君子之僚友所作……《论语·微子》篇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此谓春秋末年鲁国乐工逃散,或旁适他国,或逃入河海,可以推知此一代逃避现实之乐官早有其人,《简兮》、《君子阳阳》亦可证也。”(《诗经直解》卷六)
【总案】 周室东迁,礼崩乐坏,却正是礼乐的解放。当它那庄严古板的教化面孔上,逐渐漾起了敦睦人伦、娱悦性情的亲切微笑时,才开始有了“乐”的内涵。诗中的“君子”与“我”,究竟是贵族老爷,还是乐官舞师,都已难以确证;但他们这时似乎都已忘记了身份,不分彼此,无忧无虑,相招奏乐,互邀共舞,完全沉浸在欢歌狂舞的快乐之中。他们是参透了人生,要乐以忘忧;还是觉得人生至乐,要纵情品味?总之,一声“其乐只且”,是那样由衷,那样酣畅。这就足够了。《诗序》的“闵周”说,在某种角度上,还不无合理之处;而朱子“疑亦前篇妇人所作”云云,连他自己都举棋不定,我们就更不知其所以然了。
2、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导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词是作者:苏轼的《题西林壁》记载!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品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春思
作者: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品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白话译文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语注解
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诗歌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句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句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白话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二年级国庆风景作文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国庆节就不知不觉地走到我们的身边啦!
国庆节是一个小长假,叔叔全家来到我的家。中午,我们和叔叔全家一起去饭店吃饭。一路上,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和庆国庆的标语,心里想了很多很多。想着想着就到了饭店,刚一进饭店,我就看见了生活在水里的太子蟹,十分引人瞩目,一听名字,我就在想:这名字好威武啊!
坐到了餐凳上,服务员就走了过来,用温柔的声音很有礼貌地问道:“你要上点什么菜?”爸爸拿着菜单,手指着点出了几道菜的名字,说:“我就先点这么多吧。”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有青菜,虾,羊肉卷,金针菇,牛肉……我看着各式各样的菜,眼睛都应接不暇。服务员把菜一道一道的端上来,放在桌上,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夹着菜放进火锅里,等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吃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着,爸爸给我们讲道:“我们小时候可吃不到像这样美味的饭菜,你们现在真美,生活这么好,这都离不开*和国家的努力。在*的英明指导下,我们的科技发达了,不再被外国人侵略和干扰了,我们的生活稳定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这段美好而稳定的生活。”听了爸爸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中,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所有人得期望。我静静坐着,继续吃着饭,脑子里却想着很多很多的事情。
国庆节里一次简简单单的'吃饭,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更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报答祖国!
4、二年级国庆风景作文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中国是我们热爱的家园,是一个承载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地图上看像似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我们的国歌气势磅礴,我们的国旗徐徐飘动,它记录着我们英勇的*历程,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会让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振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我们国家的国歌,充分表现出了中国战士们的英勇气势“新的长城”指的是在战场上战士们的血肉可以筑成高大,坚硬的一座不可侵入的新的万里长城,看到国旗会使战士们奋勇杀敌,在无数战士们的英勇冲锋中敌人终于撤退,不敢再侵略这个有着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家园,使他知道了我们的强大。战争终于结束了,1941年10月1日的这一天,东方一声龙的传人的怒吼,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中国的大江南北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欢呼在一起,举国同庆,从此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中国的'大型重、轻业工厂一座接一座的建起,中国的高楼大厦一排接一排的立起。中国的工业、中国的科学、中国的建设、中国在每一分每一秒中发展建设着,中国一天会比一天好。
而今10月1日,又一次来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会让我们想起很多,我们会想起建国前战场上的英雄,会想到建国后那些带领着我们发家致富的领导,会想到那些为中国科学事业而献出青春的科学家。我们一定会有我们自己的感悟,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一些特别值得纪念和回忆的往事。
今天每逢国庆人民的欢庆,有得人还把自己的幸福留在着一刻。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56个民族中国母亲的生日,中国成为了真正的大中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6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