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05 15:25:25

《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的山林秋色图。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拓展阅读

1、《卢纶·塞下曲六首》阅读答案 注释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像、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像。神话般的夸张,为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而为饭,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话》),其言甚妙。因为须诉诸读者的情绪,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的创造,从而更令人陶醉,也更像酒。在《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一经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不正有些像化稻粱为醇醪吗?

2、杨万里《小池》原文、注释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闲居在家,时年五十岁。

(2)泉眼:泉水冒出的泉孔。

(3)晴柔:晴天柔丽的风光。

(4)尖尖角:刚刚露出水面,嫩小荷叶卷得紧紧的尖尖棱角。

(5)“早有”句:荷叶叶尖小角,刚露出水面,便有蜻蜓立在上边。

作者闲居在家,心情放松,领会自然,回味人生,正在开创独立风的“诚斋体”,这首便为其间杰作之一。

小小池塘,容量有限,景观不多,却充满生机,饱含哲理,充分表现了“小”的世界、“细”的活力、“柔”的温情、“尖”的魅力、“立”的哲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眼无声,细水长流,活力无穷;树阴照水,晴中带柔,爱心一片。短短两句,赋与了泉眼和树阴丰富的感情,它们献出与呵护的是生命之源——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因为小池的活水,给予了莲荷生命活力,小荷才茁壮生长、脱颖而出,很快露出水面。款款而飞的蜻蜓,一看到水面露出尖尖角,不等别人注意,它们就立在上面了。《小池》一,由此伸展,引出人才培养与发现的大哲理。唯有活水源泉、温柔关心才能出人才,唯有敏锐眼力才能发现和发挥人才,只有这样,小池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请看作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培养、发现和发挥人才的哲理,充分领悟,以小见大。推而广之,我们的事业和国家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3、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原文、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字端己,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他与“花间鼻祖”温庭筠并称“温韦”,其共同特点,词的内容多是描写相思之情的东西,但风格不尽相同。周济说:“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王国维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总之温词艳丽,韦词疏淡。韦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而这种词境平易近人、清朗疏淡的风格更宜于抒情,引入喜爱。所以在词史上,韦词比温词影响更深更大。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阕,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做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阕,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像清脆婉转的黄莺啼鸣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点击查看更多《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61906.html

热门阅读

  1.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2. 三级贫困证明标准范文
  3. 关于冬天的句子
  4. 雅思学英语技巧心得
  5. 《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范文
  6. 2015伤感句子
  7. 办公场所房屋租赁合同范文
  8.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点滴休会论文
  9. 成功者的励志名言短句汇总
  10. 人物性格的句子
  11. 小学课文《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范文
  12. 一个有趣的夜晚初中生日记
  13. 关于春雨的诗句集锦
  14. 痛到心碎的句子
  15. 施工单位代表的表态发言稿
  16. 关于思乡之情的诗句大全
  17. 雨下思情感美文
  18. 神秘岛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19. 我眼中的她初一学生作文
  20.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21. 腊八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22. 席慕蓉诗集
  23. 儿童节简短祝福语
  24. 新学期手机祝福语短信
  25.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和现代诗歌集锦
  26. 有关歪歪扭扭的造句
  27. 新任教师培训的心得范文
  28. 我喜欢春晚作文201
  29. 浅秋那一湾清清的凉散文诗
  30. 初三班主任开学典礼演讲稿
  31. 《你早》教案教学设计
  32. 酒店员工述职工作报告
  33. 有关秋天励志的诗句大全
  34. 打字员个人述职述廉范文
  35.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36. 201年春分养生祝福短信
  37. 水泥公司年度组干工作总结
  38. 有关诚信的故事
  39. 美好的除夕之夜作文
  40. 关于小学生的自我介绍范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