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萝卜汤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4:42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萝卜汤的启示》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萝卜汤飨客,主人谦逊的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的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其间还有什么职业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说也就罢了。这时节,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泛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右而言他。

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秘诀是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结果,大成功。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

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而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梁实秋先生出身于北京的书香门第,他从年轻时就饱览京城景致,遍尝了京城的美食;加之他好学多才,随手拈来,每吃必有品味之佳作,其作品融入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掌故、名人佳句,以及三教九流的雅俗文化,颇具饮食文化之品位。在京三十多年,梁先生去过许多名菜馆、小吃摊,如八大楼、八大居、全聚德、烤肉宛等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

梁实秋曾在一些名馆就餐,并且还对一些地方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进行过考证和介绍,读来十分生动有趣。比如他在介绍东兴楼拿手名菜“芙蓉鸡片”时,也介绍了东兴楼的来历:“东兴楼在东华门大街路北,名为楼其实是平房,三进又两个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间架特高,简直不成比例,据说其间还有个故事。当初兴建时,一切木料都已购妥,原是预备建筑楼房的,经人指点,靠近皇城根而盖楼房有窥视大内的嫌疑,罪在不小,于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建成平房。据说东兴楼厨师来自御膳房,所以烹调颇有一手,这已不可考。其手艺属于烟台一派,格调很高。在北平山东馆子里,东兴楼无疑当首屈一指。”

梁实秋曾常品食北平的“白切肉”,这道菜是京城“八大居”中砂锅居的名品,他曾对其描述说:“砂锅居是俗名,正式名称‘居顺和’,坐落在西四牌楼北边缸瓦市路东,紧靠着定王府的围墙。砂锅居的名字无人不知,本名很少有人知道。据说所以有此名称是由于大门口设了一个灶,上面有一个大砂锅,直径四尺多,高约三尺,可以煮一只整猪。这砂锅有百年的历史,传说从来没换过汤!”

梁实秋在平日品吃之时,可谓是一边“品着历史”,“品着文化”。

《雅舍谈吃》中,专题描写了许多京城美食中的杰作,计有: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正阳楼、烤肉宛、烤肉季的烤羊肉;厚德福的铁锅蛋、核桃腰等;玉华台的水晶虾饼、汤包、甜汤核桃酪;致美斋的锅*、煎馄饨、爆双脆、爆肚;江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虾籽烧冬笋、糟蒸鸭肝;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等。他描写北京全聚德、便宜坊之烤鸭,就写道:“北平烤鸭,名闻中外。在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在口语中加‘子’字。”他还援引《北平风俗杂咏》中严辰的《忆京都词·忆京都填鸭冠寰中》之诗句:“烂煮登盘肥且美,加之炮烙制尤工。此间亦有呼名鸭,骨瘦如柴空打杀。”

他谈及吃鱼,便描写说:“故都虽然尝不到黄河鲤,但是北平河南馆子制鱼还是有独到之处。厚德福的瓦块鱼便是一绝……大凡烹饪之术,各地不尽相同,即以一地而论,某一餐馆专擅某一菜数,亦不容他家效颦。瓦块鱼是河南馆的拿手,而以厚德福的最著;醋溜鱼(即五柳鱼)是南宋宋五嫂‘五柳居’的名菜,流风遗韵一直保存在杭州西湖。《光绪顺天府志》中载有:‘五柳鱼,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鱼最美,故传名也。今京师食馆仿为之,亦名五柳鱼。’北人仿五柳鱼,犹南方人仿瓦块鱼也,不能神似。”

他在介绍北京的各种风味食品的同时,对各种美食的烹调方法和食用方法也进行了一些风格上的比较,其中不乏生动、幽默的文化内蕴。

在谈到北京的烤羊肉时,梁实秋就比较了正阳楼、烤肉宛以及烤肉季这几家著名烤肉馆吃法上的各自不同之处。他说:烤肉宛烤肉炙子特别大,“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而在正阳楼这座已经注入了近代北京士商阶层悠闲气息的饭馆中,其所用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周有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地围着一张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之架势”。在这里,“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常带有特殊香气”。从上述描写中,不是可以看到北京这几家著名烤肉馆的不同文化氛围吗?

在谈及北京东兴楼和致美斋的名菜“爆双脆”时,梁实秋也信笔所及提起了北京的“爆肚儿”。他说:“馆子里卖的爆肚儿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盐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芫荽梗、葱花,清清爽爽;油爆要勾大量芡粉,粘粘糊糊;汤爆则是清汤氽煮,完全本味,蘸卤虾油吃。这三种爆肚儿吃法各有妙处……东安市场及庙会等处都有卖爆肚儿的摊子,以水爆为限,而且草芽未除,煮出来乌黑一团,虽然也很香脆,只能算是平民食物。”不难看出梁先生对“吃”文化是颇有研究的。

梁实秋对北京各种风味小吃更是怀有特殊的情感。梁先生曾在青岛住过一段时间,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就馋涎欲滴。”又说:“离开北平,休想吃到像样的羊肉。”他对北平的“豆汁儿”也很有情致,每离京师,他就因想喝“豆汁儿”而不能自已。1926年梁实秋赴美留学归国,他在前门火车站一下车,“乃把行李寄存于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三个品种一个不落,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后一个青油饼,一碗烩面鸡丝……”他曾感慨地说:“这顿饭,乃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梁实秋自从1949年离开大陆在台湾生活近四十年,思念故乡之情一直萦绕着他。细品其《雅舍谈吃》诸多脍炙人口的谈吃文章,可从中咀嚼出梁先生浓郁的乡思和乡情。

20世纪60年代,梁实秋在台北曾回忆说:“我如今闲时沉思,北平零食小贩的呼声俨然在耳,一个个如在目前。”他在《北平的零食小贩》一文中,回忆了许多北京的美食美昧。如**、羊头肉、老豆腐、杏仁茶、豌豆黄儿、茶汤等小食品。据说,梁实秋在台北几年来,早点一直都是油饼、油条为主,他说吃这些东西“天天吃也吃不厌”。对于北京的传统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梁实秋也是非常喜爱的。他说,信远斋卖蜜饯、冰糖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梁实秋曾感慨:“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 他还对当年老北京的各种干鲜果品也非常想念,“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头儿乐、鸭儿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烂酸梨、沙果、苹果、虎拉车、杏、桃、李、山里红、黑枣、嘎嘎枣、老虎眼大酸枣、荸荠、海棠、葡萄、莲蓬、藕、樱桃、桑椹、槟子……不可胜举,都在沿门求售。”……

梁实秋深爱故乡,更深爱故乡的各种风味美食。

拓展阅读

1、用的中节的的月亮作

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天空的月亮是最圆的。

天渐渐黑了,四周静寂无声。调皮的星星闪烁着它的点点微光,好似在给我暗号:月亮姐姐要来逛街了!大家快来迎接她吧!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在山头露出了半个脑袋。过了一会儿,月亮壮着胆子,展现出了她妖艳的身姿。顿时,大地沸腾起来,奔波了一天的小河在洁白的月光下缓缓地流淌着。我不禁感叹到:“好迷人的圆月呀!”

看,那一轮月亮终于升起来了!云雾轻轻地在月亮上缠绕着,好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蒙上了银灰色的面纱。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让十五的月亮显得更加的迷人。

月亮冉冉上升着,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在深蓝色的天空中让月亮更大,更圆,更亮,更美了!

我呆呆地望着月亮,咦?月亮上的这块黑影子表什么呢?我连忙拿出百科全书一查,哈!原来这块黑影子表着“月海”,是月球上被陨石撞击留下的大坑,并不是嫦娥、玉兔、吴刚住着,神话毕竟是神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姐姐,我们明年的八月十五再见。

2、中月饼的作

节到了,盼望已久的月亮终于圆了,可是天公不作美---今天偏偏要下雨。

我沮丧地望着夜空中的一点儿微光,月亮姐姐,你快出来吧!

不知不觉间,加班的妈妈回来了。她和爸爸各捧着一盒月饼,走到我身边,“我们来开‘月饼故事会’,讲讲中节或关于月亮的故事吧!”我接着说:“讲了就能月饼!”“一言为定!”

“我来讲《嫦娥奔月》!”我抢着说,“后弈你们知道吧!就是那个射太阳的人。他和嫦娥是一对幸福的情侣。后弈射太阳立了功,得到了三颗了能成仙的仙丹。嫦娥偷了,就飞到月亮上去成了仙。”我喜滋滋地接过一个好的牛肉馅儿月饼。

“我们可不能学嫦娥,背叛好人哦!”爸爸像小孩子似的嬉皮笑脸。

“爸爸说话立了功,奖励一个---月饼!”

“是不是了能成仙呢?”爸爸又想入非非了。

“那看你能不能完了!”我递上一个皮球大的月饼。

“停!该我讲了。”妈妈说,“我来推测一下中节的由来。嫦娥在月亮上后悔了,每年的这一天就特别想家,后来,人们也把这天作为‘思乡日’,比喻为团团圆圆。”

“给!”

“不能,睡前东西会长胖!”

“哈!哈!”在我们的一片欢笑声中,中活动结束了。

节真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

3、用的中节的的月亮作

今天是中节,由于姥爷不想甜食,妈妈、姨妈、舅妈都没有买月饼,今年的中聚会,我没有到盼望了很久的月饼。

晚上,我站在窗口,想欣赏一下中的月亮,可是天公不作美,今晚没有月亮。这就是我的中节吗?没有月饼,也没有月亮。我正惆怅,家里的电闸跳闸断电了。屋里屋外一片漆黑,我的心也一片昏暗。

这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听筒沮丧的说:“喂—”“喂,儿子,中节快乐,你和妈妈都好吧!”是爸爸,“爸爸中节快乐,我和妈妈都很好,你还好吗?”“好儿子,爸爸很好,听到你的声音,爸爸就很快乐。”“爸爸,听到你的声音我也很快乐。”......放下电话,我的心一下子亮了起来。

当我又站在窗口,星星对我眨着眼睛,好像在说:咱们捉迷藏吧!一阵清爽的微风吹来,像母亲的手,温柔的抚摸着我的脸庞。

这个中的夜晚是这样柔和,这样宁静,这样的美!

没有月饼和月亮的中节也可以是美好的!

4、中月饼的作

晚上,爸爸突然对我说:“李健,你想不想知道一个好消息呀?”我说:“当然想啦!是什么好消息呀?你快说呀!”“刚才在泰富华上班的小姐打电话来,叫我们明天下午去泰富华月饼”,没等我爸爸说完,我就立刻问:“什么呀?”爸爸说:“月饼啊!我便和妈妈一起异口同声地说:“哇!好呀!”接着,我们便各自干各自的事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全家人早早梳好妆、打好领带又穿好皮鞋,便开始出发了,到了那里,我们便都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我左望望、右望望,可是就是看不见月饼,爸爸看见我老是看来看去,便说:“你在看什么呀?”我说:“看月饼在哪呗!”爸爸说:“别那么着急,不过我听说这个月饼是特制的,十分大,比一般的月饼都大,而且还十分漂亮呢!”听了爸爸这么说,我更想知道这个月饼到底是这么样的了,虽然看我人还在这里,可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月饼的海洋,想象着月饼的模样,就在这时,我爸爸推了推我,说:“还发什么愣,月饼搬上来啦!”这时,我便立刻从想象中清醒了过来,一看,哇!好大呀!这时,服务员把一大块月饼提了过来,我便连忙说了一声:“谢谢!”便立刻低下头观察起这块月饼来,连台上表演的节目我都没看,只见这块月饼色泽黄润,看上去十分诱人,让人一看到就好像十分想去,我了一口,哇!真是香甜可口、滑滑嫩嫩,好极了,我又蛋黄,真是香香喷喷,味道刚好,啊!真是太好极了!接着,我便开始情不自禁的一口接一口的……

啊!我今天真高兴,因为我今天终于品尝到了小山似的月饼了!

点击查看更多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萝卜汤的启示》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7394.html

热门阅读

  1.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读后感范文
  2. 五金购销合同模板
  3. 给客户的周末暖心祝福短信
  4. 赞美老师的诗句古诗集锦
  5. 《万年牢》优秀的教学设计
  6. 古代的优美诗句摘抄
  7.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8. 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计划书
  9. 标准电梯销售合同
  10. 表达不舍之情的句子
  11.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的手抄报
  12. 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反思范文
  13.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探究论文
  14. 体育教师安全工作承诺书范文
  15. 送给朋友的腊八节祝福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