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
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或者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也可以读读你的感受?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大致理解了文章讲了几件事情?谁能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情?
(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1、学第一个故事:悼念伯父:
谁愿意给大家读第一个故事?读到“许多人都来追悼他”时,停下。
⑴ 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没有解决?“追悼”就是一个,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继续读,大家仔细听?(读到“整间屋子”。)谁听明白了“追悼”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
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都是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⑵ 接着读:
(把这段读完。)
这里又出现一个词“吊唁”它和“追悼”有相同的意思,都是对死者表示纪念和怀念,你知道“吊唁”还有一层什么意思吗?
(对死者的亲属进行安慰。)
师过渡:所有的人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吗?
谁来体会读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句子。)
(点评:体会得不错,鲁迅先生的去世也引发了你的悲痛。)
2、学习第二个故事:
⑴ 鲁迅先生是怎样“爱抚”周晔的?相信同学们读了第二个故事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⑵ 谁来读?
⑶ 这一段出现几个四字词语,你能把它挑出来,推荐给我们大家积累吗?
(贴词卡。)
⑷ 你能根据上一段的读书方法,在这一段中找出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句子。
(点评: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不理解的词,我们多读几遍就会弄明白其中意思。 )
⑸ 面对“我”的这种读书态度,伯父没有批评“我”,只是夸他自己记忆好,为什么我却“又羞愧,又悔恨”呢?
(表面夸自己记忆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
⑹ 这种委婉的批评正体现了伯父对我的──爱抚。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也得不到这种爱抚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读这句话?
(点评:同学们比刚才体会得更深刻了。)
3、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故事:
同学们,还有三个感人的故事,老师教给你们自己去学习好吗?我们共同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汇报:
⑴ “谈碰壁”:
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 小组同学谈体会。
② 全班同学互相补充。
③ 资料补充。
④ 师总结:
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登一些**文章,鲁迅先生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用笔杆子当武器,同敌人作*。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了。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周晔的情感。
⑵ “救护车夫”:
① 最后两段含义深刻,我想邀请你们组的一位成员和我一起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谈谈体会。
② 自由读这两段话,你们想说什么?
师小结:
鲁迅先生表情上严肃,沉默,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如今,这样一位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了,让我们和周晔一起体验这悲痛。
⑶ “关心女佣”:
①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单单指的是“阿三”吗?
② 你有资料补充说明鲁迅对别人的关心吗?
③ 老师也从网上或得一个信息。课文前面提到鲁迅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它是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另一本《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从这件事,你们想想他关心的只是周晔吗?──是全国的青少年。
三、总结
1、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著名作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专门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
拓展阅读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意图:以问启思,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灵感源源不断。“母亲善意的谎言,父亲一棍子打死”;“批评可以指出不足,赞许会骄傲自满”;……犹如一场辩论会]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意图: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吸引力。作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在相机引导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②、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加深课文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三个“个性化阅读”问题对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无论是课文延伸,还是课后作业,都努力贴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海滨小城》是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在教学时,我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其着重点是:
一、扣题眼,感整体。
结合课文提问:由课题看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什么地方的景色?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从哪些方面写海滨的景色?小城又从哪些地方来描写景物的?文尾一句话,点明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二、清思路,抓特点。
1、让学生体会海滨小城的美景特点,结合课文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小题思考提问。
2、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写出《海滨小城》的特点。留心周围的事物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读懂第二段,作者留心观察了小城的三处景物。(1)庭院。(2)公园。(3)街道。这三处景物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如:庭院重点是树,特点是树多,不但用眼看,还用鼻子闻树香。
三、明道理,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课文从海滨到小城重点写了什么特点?(美丽、整洁)
2、质疑难。作者如何抓住海滨小城这一特点进行观察的?把海滨小城写得这样美,是否仅仅想告诉我们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师点拨,引导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使我们了解了海滨小城的景色,同时也受到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提问:课文最末一句怎么理解?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点明了海滨小城的特点:美丽、整洁。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
4、引申激发。
问:你们觉得我们家乡哪些地方最美?(白水湖、浮山&&)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海滨小城》一文中的写法,赞美一处环境,要求按一定的顺序练习说话。
3、《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⑥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⑦齐读第四段。
4、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五、六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
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⑶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5、学后交流,检查自学。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板书:榕树大,树叶密)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2)人们把街道&&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板书:清洁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6、齐读第
五、六段。
7、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第一句)。
2、由此可见,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好,教师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苏州,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4、《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九课,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
1.
学习写海上、海滩段落,通过朗读体会海上的色彩绚丽,海滩的有动有静。
2.
学习写小城的段落,借助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
通过仿写训练,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
4.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学习写小城的段落,借助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学习写小城的段落,借助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1.朗读感悟法: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后朗读,感受文章描写的美景。
2.想象画面法: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沙滩的有动有静。
4.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借助中心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
仿写
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品对比写法,想象沙滩美
析关键语句,体会小城美
五、仿文中写法,描绘身边美
归纳
读颜色词语,感受海上美
朗读
对比
思考
围绕中心
仿写段落
找中心句
分析段落
一静一动
对比朗读
不看书本
回忆归纳
默读画词
朗读体会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同学们,刚才大家和郭老师一起欣赏了海滨小城的美景,我在下面可羡慕了,大家愿意带上我再去海滨小城看一看吗?
提问1:谁能不看书按顺序介绍一下作者写了海滨小城的哪几处景象呢?(生答)
提问2:谁能把这五处合并成两大处景象?
过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二: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有求于他们,让学生产生自己是课堂主人的意识;二是让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归纳。】
二、找颜色词语,感受小城美(7-8分钟)
1.默读第一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海上的景物。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更有利于我们思考。用横线画出作者写了海上哪些景物。
2.出示去掉颜色词语的话,生对比朗读,谈谈原文好在哪里,体会原文的美并读出其中的美来。
3.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读出热爱、自豪之情;
过渡:我们在写景时,可以加入颜色的词语,会使景色更美,更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是通过朗读颜色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写景中对景物颜色进行细致描写的作用,既有对朗读的训练和有对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品对比写法,想象海滩美(5分钟左右)
1.读沙滩的安静,想象贝壳的“寂寞”,并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读沙滩的热闹,想象人们的“喧闹”,并读出这种感觉来;
3.男女生对比轮读,体会有动有静的写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想象画面,进行说话练习,进而体会沙滩的静与动,并把这种体会送到句子中读出来,通过再次朗读训练,体会沙滩的美。】
四、析中心语句,体会小城美(15分钟)
1.找出4、5、6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中心句的作用。
2.学习第4段,看看本段后面的内容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3.小组合作完成第5、6段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我利用品读关键词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作者是如何写庭院中的树多的段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后面段落,有扶有放,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话的方法。】
五、仿文中写法,描绘身边美(10分钟)
1、
过渡:为感谢大家带我到海滨小城,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图,大家请看,(图片)这是邢台栾卸村银杏树林风光图,想必同学们和在场的老师应该有去过的。如果要你描写这处美景,中心句是邢台栾卸村银杏树林真美。请大家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要写出那里的美啊。
2、
学生自由写
3、
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学生基本掌握围绕一个意思写话的方法时,我及时给他们练写的机会,出示大家身边的美景图和中心句,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话的训练。】
五、
布置作业:
认真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