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敬业奉献作文
爱岗奉献可以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惊天地的状举。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老师敬业奉献作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爱岗奉献可以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惊天地的状举。但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崇高的精神,它更是一个国家的推进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忘不了清晨老师陪我们早读,忘不了操场上的风吹日晒,更忘不了老师呕心沥血地为我们备课、答疑解难。数十年如一日,老师似乎把这看得很平常,每天早上微笑着走上讲台,晚上微笑着离开教室。而每当我们问起老师累不累时,老师总会轻松地笑着说:“习惯了……”
是啊,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他就是我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参军52年来,参与了我国全部的核试验任务,在军事科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5月4日,他被查出“胆管癌晚期”。在他有限生命里,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化疗,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他病情恶化时,仍坚持住普通病房,并先后九次要求家人和医护人员扶他起来工作。他需要整理和移交自己一生积累的科研经验和技术资料。5月30日,在人们的搀抬下,他艰难地走向数步之外的桌子,坐在椅子上的他进行着人生中最艰难、最有意义的冲锋。5个小时后,他心电图上的生命曲线变得平直,林俊德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沈飞集团歼-15总设计师罗阳,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不知疲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歼-15的成功上舰做出了突出贡献。
敬业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大到林俊德、罗阳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到清洁工、工厂一线职工的兢兢业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由于林俊德、罗阳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我们这些正刻苦学习、积累知识的青年学生,也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
我的老师作文 我长大了,一转眼已经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四年级了。在上学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老师,有男的女的,高的矮的,瘦的胖的,更有年老的年轻的。但,在这么多老师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我一、二年级……
我长大了,一转眼已经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四年级了。在上学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老师,有男的女的,高的矮的,瘦的胖的,更有年老的年轻的。但,在这么多老师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我一、二年级时候的王瑞娟老师。
我的王老师,已经老了,教我的时候她近五十岁了,脸上有了一道道皱纹,一头长发现在也剪短了,可表情依然活泼,鼻子上架着的一副眼镜还是那么干净明亮,现在的王老师没变。
那时的学习生活悠闲自在,生动有趣,至今,历历在目。
王老师十分关心同学。不管是谁题目不会她都会耐心地讲解,从不跟学生乱发脾气。就算她的学生升级之后,也同样关心,关心身体,关心学习,关心生活,值班时还常常跟同学聊聊天,开开玩笑。现在我起得早,上学时还没老师值班,所以见不到王老师,不过王老师的模样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王老师字也写得好。每当我们写习字册时,她自己也会写一写,写的时候抬头挺胸,真像个学生,我想她是为了给我们做榜样吧!老师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像打印的一样,让我惊叹不已,慢慢地,我也重视起写字来,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字也漂亮了许多。
王老师还非常喜欢写作,她常常读自己写的文章给我们听,让我们记一些好词好句,丰富我们的知识。至今,我还记得王老师站在同学们中间一手捧着文章,一手扶着老花镜边看边读的情景。
老师,我一直惦记着你,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呢?
拓展阅读
1、职业老师作文锦集
中华之崛起,不在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而在于那些默默无闻,为了学生废寝忘食的老师。
现在,已不是对老师顶礼叩拜的时代。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绝不可以因时代的变迁而减少一丝一毫!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的爱远比父爱博大,比母爱细腻,比友爱纯洁。老师的.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老师除了教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真谛!
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拥有桃李满天下,但不求任何回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松懈。转眼间,老师鬓角上的青丝渐渐被白发取代,而我们就如同一只只雏鸟长大,展开老师赐予我们用知识丰满的羽翼,振翅蓝天,翱翔九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正如同一艘舟船,载着我们去游览知识的海洋,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懂得给予,却不懂得索要报酬。”不正是描写的我们敬爱的老师吗?
老师是太阳,照亮我们理想的路;老师是船标,指引着成功之路;老师是火炬,为我们驱走黑暗;老师是桥梁,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2、我最敬佩的一个老师作文800字
当你问高富帅遇到什么人最多时,他会说:阅女无数;当你问我遇到什么人最多时,我会说:阅老师无数。
在这些老师中,小邰老师深受我敬佩。他气场十足,当他快要走进教室时,班里的学生会提前安静等待他的到来;他暴力十足,高中里的什么妖魔鬼怪到他这里都变成小喽罗,在那些猖狂的学生面前,轻轻的一个细小动作都会被吓得后退几步;他幽默十足,别看他外表强悍,但他偶尔也会让我们幽默。
但真实的他却是另一个样子。他知道我们怕他,可他并不希望我们看见他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撒腿就跑,他也希望和雾霾真心相处,了解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班上他是“暴君”,但在月假的QQ群中,他是朋友,一个能让你忘记他之前不好的朋友。
曾经的他在我心中震慑力非常大,就算看见他的背影,也会绕道而行。就拿上次放假的来说吧,我和一个姐妹想放放松,一起去富安逛街,在超市对面看见一个非常眼熟的人,由于眼镜没带,刚开始没看出来,等他从超市出来时,我和姐妹看见了他,两人撒腿就跑,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见我,但当时没想太多,头脑第一反应是跑。因为他的气场实在是太强大了,把我这种无名小辈压得撒腿便遛。
他专门发明一些对付那些调皮捣蛋学生的“刑具”,最近发明了一个东西,是用勺子和一个小木细棒绑在一起,别看它小,打在身上却很疼。虽然我没有尝试过,但问过那些有幸尝试过的人,他们说:“疼得要命”,他那么爱发明,可能会是未来的“爱迪生”吧!
他有时候像个小孩,记得一次吃晚饭时,外面下雨,走出食堂不知道他跟在我身后“蹭伞”,一路上风雨无阻的走,直到小店旁边的走廊中才发现了他,后来,他遇见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走了,而我一脸茫然。
生活中的他角色多样,他以德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学生,他*不服他的学生,只要进了他的魔掌,不服也得服。
但说实话,他的确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每天都活得自在,充足,专心打理班级一切事物,是位贴心的老师。
3、我敬爱的老师写人作文
“你给我一句话,就打开我一扇窗,你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的老师,她就是我的第一老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敬爱的数学陈老师。
她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即使架着一副眼镜,也无法遮挡她锐利的眼神,齐耳短发,看起来干净利落。
记得老师刚来我们班的时候,我有许多许多的坏毛病: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不是经常忘带书本作业,就是很磨蹭,一点点作业就要花上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妈妈都拿我没办法。数学老师可有办法了:她经常严厉地批评我,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缺点;有时候也鼓励我做事要坚持完成,不能半途而废。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终于慢慢改掉了我的毛病了。
陈老师虽然很严厉,但是也有亲切温柔的一面。还记得有一次,我被其他老师批评,委屈的泪水像管不住的水龙头,哗啦哗啦地流个不停。陈老师见了,关切地询问我事情的缘由,耐心地安慰我。很快,在老师的指引下,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害羞地低下头,眼泪也乖乖地刹住了。
感谢我生命中能遇到这样一位关心我,爱护我的好老师!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绝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4、我敬爱的老师写人作文
当我们从三年级升上四年级的时候,知道了这学期由男老师教我们语文。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起先,我们以为男老师一定会很凶,所以那些原本比较调皮的同学都变得特别听话,上课时不敢发出半点儿声音。但是老师微笑着做完自我介绍后,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我们也认为特别好,然后我们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他特别喜欢我们这个班的学生,但有些时候我们班的某一些同学不听话或没有写完作业,老师还是会批评他们,可要是作业写得好,老师就会说:“你太棒了,你要继续加油哦!”
这个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校长,所以有时候不能给我们上课,有时老师要给三年级的上课,我们只能在教室里写作业或者上别的课程。就说昨天和今天,我两天一节语文课都没有上,昨天我们要背小学生守则,今天老师又出去听课了。多希望老师能给我们上语文课啊!
说了半天还没有介绍他的大名呢!他是我们敬爱的夏老师,身材高高的,瘦瘦的,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
5、我敬爱的老师写人作文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而在我看来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他平凡的一生里却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我们的老师在工作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在教育的舞台上婀娜多姿,尽显风采。我们的老师虽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她的爱飞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
老师的课丰富多彩,趣味生动,没有讽刺的语言,没有刻薄的批评,耳旁响起的是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表扬。与这样一个老师相随相伴让我们感到庆幸在我们的作业本上那一句句评语,那一个个鼓励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
从早上的自习到课间十分钟直至晚上放学,老师的爱时时刻刻牵系着我们。老师奉献的说不完,老师付出的道不尽。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自己的进步回报老师。让老师体会到他的学生给他的一分厚厚的爱。
老师的爱永不停止,从我们刚刚相识那天起我的身旁又多了一分爱。老师的爱是那么温柔,老师的爱是那么体贴。老师用爱讴歌生命,老师用爱描绘人生,老师用爱展示生命的真谛。
我愿意与这样的老师在一起学习,有了这样的老师会让我感到温暖。我愿意将最美的称呼献给我们的老师,让您拥有常开不败的`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