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惊蛰的诗词
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有关惊蛰的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1.《闻蛙》
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2.《冬夜观树影》
年代: 明 作者: 邵宝
月树影在地,横斜复横斜。
谁为水墨画,老笔全无华。
又如春雷动,初惊蛰龙蛇。
因之得篆法,锥铁行平沙。
海云漾双玕,江风落孤楂。
玄冬万景瑀,嘉此独咨嗟。
他宵有繁阴,莫向时人夸。
3.《游玉泉》
年代: 宋 作者: 朱翌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雇风云入指挥。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4.《答陈珽主簿》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5.《清溪松阴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拓展阅读
1、有关送别的古诗词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词牌名:朝中措|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中吕·红绣鞋·晚秋
朝代:元朝|作者: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送郭司仓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送从兄郜
朝代:唐朝|作者:方干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词牌名:青玉案|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送刘昱
朝代:唐朝|作者: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折桂令·西陵送别
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2、10首高“颜值”古诗词哪首惊艳到了你?
《菜根谭》选
洪应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秋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采桑子》
王国维
高城鼓动兰釭灺,
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
《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虞美人》
纳兰容若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3、关于中秋的诗词名句550字作文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4、关于思乡的诗句有哪些呢
1、泪鸿怨角,空教人瘦。——作者: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2、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作者: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3、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作者:刘长卿《新年作》
4、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作者: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5、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作者: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6、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作者: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7、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作者:白居易《阴雨》
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作者: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9、夜来幽梦忽还乡。——作者: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0、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作者:周邦彦《兰陵王·柳》
11、水驿江程去路长。——作者: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高适《别董大》
14、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作者:韦应物《闻雁》
15、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作者: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16、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作者: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7、水涵空,山照市。——作者: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18、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作者:袁凯《京师得家书》
1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作者:于谦《观书》
20、别后书辞,别时针线。——作者: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1、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作者:简长《送僧南归》
22、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作者:薛逢《宫词》
23、万结愁肠无昼夜。——作者: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24、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作者: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25、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作者: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26、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作者: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2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李煜《相见欢》
28、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作者: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29、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作者:王维《杂诗三首》
30、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作者: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31、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作者:蒋捷《声声慢·秋声》
32、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作者: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3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作者:李益《从军北征》
34、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作者:张敬忠《边词》
3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杜甫《绝句二首》
36、乱点桃蹊,轻翻柳陌。——作者:周邦彦《六丑·落花》
3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作者:王绩《野望》
38、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卢纶《晚次鄂州》
39、故乡遥,何日去。——作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0、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作者: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41、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作者:李白《郢门秋怀》
42、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作者:王翰《凉州词二首》
4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作者:夏完淳《别云间》
44、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作者:汉乐府民歌《悲歌》
45、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作者:清江《送婆罗门》
4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作者: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作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8、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作者:周邦彦《六丑·落花》
4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宋之问《度大庾岭》
50、愁损辞乡去国人。——作者: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51、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作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作者:白居易《望月有感》
5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作者:李商隐《无题》
54、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作者: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5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作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6、万顷烟波万顷愁。——作者: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57、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作者:杜牧《旅宿》
58、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作者: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59、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作者: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60、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作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5、有关爱情的书籍有关爱国的诗句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迸。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