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内蕴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8

杜甫《登高》内蕴赏析

杜甫一生困顿踬踣,而心忧社稷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疾呼呐喊,让人感受到的是诗圣舍已为民的悲壮,而当衰朽残年的杜甫在夔州长江边上出字字顿出“艰难苦恨“时,其悲抑之气又何以堪呢?本文将进行体验剖析。

登高遣怀,是士子文人的抒发难言之隐的惯用方式,唯其如此,心中奔流激荡的郁积情感才能得以宣泄疏导,如陈子昴《登幽州台歌》,一经吟出千苦为之悲怆。大历二年(767)客居夔州的杜甫,饱经人生沧桑,已是衰朽残年,此时再也无力谈理想、谈民生,唯有终其一生无法摆脱的困顿失意和无奈。这满腹愁绪也只有到风口浪尖去倾泄。

首联极写登高所感受到的特定环境,诗人心中深沉的忧郁,充斥于天、地、沙渚之间。首句前两个节奏点连用四个平声既形成句内对偶,又渲染悲情或如疾风劲草般凌厉,势不可挡,或如波涛汹涌,奔腾翻滚,不可遏制。但急风恶浪还不足以烘托出悲情之浓郁悲凉,然后用一个仄声“啸”,使悲郁之情充刺于天地之间,接着用一个平声“哀”,延伸悲情在时间上的悠远绵长。诗人借助猿的哀鸣长啸呼出心中的悲郁之情,使之在天地之间膨胀,在东西南北间奔突。猿之哀与诗人人生境遇之哀相互渗透,可谓是以哀景衬哀情,而愈显悲凉之气。尽管如此,诗人心中郁结的悲情还是难以消除,在这种抑郁之情遍布苍穹时,诗人幻化为一只小鸟,翩飞于清渚白沙之间无所归依。

颔联写这只翩飞的小鸟在萧瑟的秋景中,穿越过无边无际,落叶萧萧的树林,低飞过前后相续滚滚奔腾的长江。深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无边的落叶悄无声息,就象这滚滚奔腾的江水不可遏制。生命的时光像自然时序中的落叶江水一样疾速流逝,而命运无法把握。这不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虽然诗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诗人就如同这只“小小鸟,想飞怎么也飞不高”,只能低回徘徊,在“无边”的空间和“不尽”的时间里,这只抑郁的小鸟都无缘展翅翱翔,一如诗人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美好年华已在困顿失意中消磨渐逝,而壮志未酬,空留余哀,徒留消颓。

颈联写这只抑郁低飞无法冲天的小鸟停落在长江之滨的高台上,恢复为诗人的形象,面对现实,悲情依然浓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既点明自然的季节“秋”,又点明生命的时序“百年”。而且还点明了抒情的方式是登高遣怀。因为诗人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不到温暖,人生多半是离家万里客居它乡,更何况现在是年已过百,疾病缠身,乡愁愈加袭人。“秋”在诗人目力所极的范围,甚至在诗人遥想的空间,都透着彻骨的悲凉。诗人人生境遇凝练为一“悲”字,所以在前两联所描绘的壮阔秋景是诗人心中深沉的悲凉的外化,不一定是实景。“悲”也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老态尽显。诗人一生的困顿潦倒都浓缩在“艰、难、苦、恨”四字中。“艰难苦恨”四字顿挫起伏,诗人郁闷之情,一字一顿地吐出,其苦之状难以形容。“繁霜鬓”则是这种困顿生活的结果。尤其是近来越加潦倒衰弱,连平日里用来消愁的酒也无力再饮了。

全诗以壮阔凄清的秋景开始,最后归结到一个衰弱得像糟老头的诗人形象上,景之凄清与人生之悲凉相互呼应,诗人越显衰弱渺小无依无助,不用“悲”难言其苦状。诗人于765年创作的《旅夜书怀》抒情结构与此篇类似。开始两联写立体的雄浑壮阔的景物,最后归结到“天地一沙欧”这个点上,通篇也是寓情于景,那时作者如沙鸥飘零,有飘泊无依的感伤。而《登高》篇不仅是感伤,更是年老体衰,孤苦无依时,作为诗人生存信念的,终生为之追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仁政理想也破灭了,衰弱的诗人已无力为理想疾呼,只剩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悲怆。韶华已逝,人生的滞障无法逾越,此时的诗人与前两年“飘飞的沙欧”形象相比,已尽显老态,无限悲凄,可以说是诗人去日无多时的悲吟,读罢不禁泪洒衣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其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杜甫 - 生平概述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30岁时回到洛阳,筑室偃师,在那里结婚。天宝三载(744年)也就是杜甫33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当时李白刚刚被“赐金放还”,二人同游梁、宋,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

天宝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入骗局。其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几次干谒汲引,但都落空。可以说长安十年,使杜甫历尽艰辛。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对当时的黑暗*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及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因疏救房琯,贬为为华州司功参军(758年)。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定。一度在剑南兵马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后因剑南兵马使反,成都混乱,晚年携家出蜀,住梓州,来往旁县,大力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岳州途中。一说饫死耒阳。

拓展阅读

1、小升初满分作文:春日紫金山

春天到了,爸爸说带我去爬紫金山。嘿,我心里别提有兴啦!一大早,我们就来到紫金山脚下。我抬头向上看去,山顶有淡淡的云雾缭绕。爸爸提议说:“小伙子,我们比试一下,看谁先上山顶!”

开始爬山了。春风拂面,山路上涌动着山的人流,大家三三两两,有的谈笑风生,有的一声不吭,急匆匆地向前,还有的不顾早春的寒气,已经穿上了短袖的运动衣。山路两边树林吐绿,嫩绿的小草沾着露水,金*迎春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给山的人们鼓劲呢!我跑在爸爸的前面,遥遥领先。可半小时后,我汗流浃背,腿像是灌了铅似的,每走一步都觉得很艰难,渐渐地爸爸赶上了我。“这离山顶还远着呢,我没有力气了!”我泄气地对爸爸说。爸爸一眼看透了我的`心思:“不能半途而废啊,只有战胜困难,你才能看到山顶上美丽的风景!来吧,儿子,爸爸和你一起爬。”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鼓起勇气向山顶攀

终于到达了山顶!爸爸告诉我这里就是紫金山最峰头陀岭。我朝远处望去,青山巍峨,不时有鸟儿飞过;玄武湖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山下的白马公园里,到处是踏青的人们,还有许多小孩子奔跑追逐,“忙趁东风放纸鸢”呢!南京城里楼大厦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冬日的休整,人们又忙碌工作起来。

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空气里充满了泥土和花草的清香,爸爸说:“来!拍张照片作为山纪念吧!”我朝着镜头摆了一个“胜利”的“pose”,“卡嚓”快门一闪,在紫金山顶留下了我09年春天的第一张照片。

2、《又呈吴郎》译文及鉴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吴郎:系吴姓亲戚。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为此写诗劝阻。

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就。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使:一作“便”。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甚:太。

征求:指赋税征敛。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盈:满。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借*的诉苦,指出了*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由一件扑枣的小事,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常来打枣,从不干涉。后来,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向诉苦,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工部”、“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牧即“小李”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他忧国忧民,人格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3、06年考作文全国卷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800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身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上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

而乌鸦生来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自然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物犹如此,人亦然。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用“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向,周游列国后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研发、设计,终于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俱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点评老师:

点评容:文章突出的优点是,考生对所给材料寓意的把握准确到位,分、论述全面而辩证。作者在肯定人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同时,提醒我们“更应认清自己”,强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进而“走向成功”。引用曹孟德的诗句作为标题并贯串全文,贴切自然,古朴典雅,是构思上的一大亮点;阐发观点时,事理结合,旁征博引,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实例涉及古今中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语言表达简洁晓畅,富有张力,也是此文胜人一筹之处。

点击查看更多杜甫《登高》内蕴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5402.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光棍节精选祝福语
  2.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3. 2016乔迁之喜祝福语
  4. 长征故事绘画
  5. 煽情幸福的QQ个性签名
  6. 你忙吧我不打扰你了美文
  7. 回顾2016展望201优秀作文
  8. 和“妈宝男”谈恋爱是什么感受?3个故事带给你最真实体验
  9. 最新三八妇女节女职工演讲稿
  10. 欢庆圣诞手抄报文字
  11. 技术部的安全总结范文
  12. 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13. 201年本命年祝福语精选
  14. 杏花的古诗句
  15. 写桂花树的诗句
  16. 《舟中读元九诗》原文及译文赏析
  17. 一面优秀教案
  18. 幼儿睡前小故事 文字
  19.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小学生作文350字
  20. 最新《画风》的教学反思范文
  21. 2015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22. 标准的解释及造句
  23. 课文《二泉映月》教案范文
  24. 个人年终总结报告书
  25. 三年级单元优秀作文:说说我自己
  26. 诚实守信的日记350字
  27. 士华高中行风建设的承诺书
  28. 201年经典护士节祝福语50句
  29. 茶之旅导游词范文
  30. 关于支教老师培训心得的范文
  31. 2019年新春祝福诗句
  32. 新年新希望诗歌
  33. 大学生形象展示大赛活动策划书范文
  34. 春节过年回家祝福短信
  35. 傻狗温迪克的读后感
  36. 拜年小学生优秀作文
  37. 有关中秋咏月的诗句
  38. 2015母亲节祝福短信精选
  39. 春天的诗句 古诗小学
  40. 我真的想你了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