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优质课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9

《再别康桥》优质课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自她诞生以来的一代又一代读者。鉴赏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体验诗歌情感,陶冶性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2、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3、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配乐朗读录音等与课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以画外音。如:

"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 1 )学生自己介绍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诗人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 2 )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

(这首诗美在情感,美在意象,美在韵律。)

(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4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轻轻地、悄悄地)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此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 - 屏绣康河。)

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既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蕴涵,又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蕴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体验情感美

( 1 )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2 )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言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一节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诗人心目中崇高而伟大,诗人用自己的形象烘托了剑桥大学。最后一节用"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之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与康桥宁谧的意境相符;他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喜爱眷恋之情相吻合;叠音词"轻轻"与"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

2 、感悟意象美

( 1 )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意 象 感 情

云 彩 难舍难分

金 柳 欢喜、眷恋

青 荇 对康河*的眷恋

潭 水 将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长篙、星辉 感情达到**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桥*的恋情。作者甚至想*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 2 )听老师诵读,想象夏夜星光下,诗人独自泛舟康桥,默然寻梦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 、品味韵律美

于诵读中感悟

诗节匀称,诗句整齐

用韵细蜜精巧

音乐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

(全诗共7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压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7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这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拓展阅读

1、鸟的天堂

1.理解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育。

2.学习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一

一、学目标

(一)初读文,理解题的含义及了解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题含义及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学过程

(一)初读文,了解题含义及文主要内容。

1.解题。板书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应接不暇”中“应”。“一簇”中“簇”),“隙”。理解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文的写作顺序。

1.师范读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师范读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文。

2.书写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

一、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过程

(一)学习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数”是什么意思?)

(4)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2、鸟的天堂

1.理解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的部分段落。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手段:自制件。

第一

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

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前板书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件:群鸟图)这节,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件,学习第一部分:(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数”和“卧”字时,出示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板书。

学生,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文。

3、鸟的天堂

1.学生回忆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

熟悉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点评: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点击查看更多《再别康桥》优质课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7888.html

热门阅读

  1. 校园网络超市策划范本
  2.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专题活动总结
  3. 喜庆吉祥的结婚对联摘抄
  4. 2016关于大寒节气祝福语
  5. 欢乐的国庆节作文550字
  6. 苏轼的古诗
  7. 《敬畏自然》说课稿范文
  8. 西门豹罢官的寓言故事
  9. 有关安静造句
  10. 新物流公司开业贺词
  11. 关于回忆的唯美句子大全
  12. 2016年光棍节经典搞笑段子
  13. 祝惊蛰快乐祝福语短信
  14. 十一月再见十二月你好说说
  15. 优秀员工自我评价
  16. 小学生描写冬天的校园作文
  17.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
  18. 201年5劳动节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19. 描写杜鹃花的诗句
  20. 小学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
  21. 2015年四个字的新春贺词
  22.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
  23. 部门拜年祝福语
  24. 惶于小雪散文
  25. 平安夜的故事
  26. 范文的解释及造句
  27. 听听春天的声音诗歌
  28. 201年最新春节节后第一天上班祝福语
  29.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30. 公司春节联欢晚会策划范本
  31. 特殊教育学校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范文
  32. 关于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33. 《闪烁的小星星》教学设计方案
  34. 寒假电视台的实习报告
  35. 我的母亲1200字征文
  36. 爸爸生日说说祝福语
  37. 打耳洞检讨书
  38. 因为有你的情感美文
  39. 《小熊请客》教案
  40. 育儿心得大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