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9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此诗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为近代曲辞,所收白居易、刘禹锡之作都是七言绝句,与五代、宋以后的长短句不同。

②借问:假设的问话。

③何似:哪里像。

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责备男方的久出不归。*时代,男子重利轻别离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经商或仕途,很多人抛下自己的妻子、情人远走他乡,久出不归,使很痴情的少妇独守空闺,自怨,自怜。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海水朝潮夕落,终始有信,潮有信而人无情,两相对比,愈加显出男子的负心薄情。也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多情。所以末句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原来她对那个无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爱,愈是恨其不归,相思之情也愈是炽烈。故深沉如大海,也终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作品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很成功。虽是短短四句话,却借助于江潮与海水这两两意象,在反衬、对比中,把女子心理变化的转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拓展阅读

1、李《丁督护歌》全诗翻译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 无由达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注释:

⑴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宋书·乐志》说:“《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车丸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日午收敛殡埋之。逵之妻,商祖长她,呼日午至阁下,自殡送之事,每,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⑵云阳:今苏丹阳。上征:指往北行舟。

⑶绕:多。

⑷吴牛:淮间牛。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牛,唯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⑸一何:多么之意。

⑹壶浆:壶中的

⑻磐石:大石。

浒:边。

⑽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①石芒砀:石头又大又多的意思。 ②掩泪:掩面而哭。

这两句是无情之石的悲愤,揭示船工和民夫的愤怒、感伤和痛苦——你看那无情无知的太湖大盘石,也掩面而哭,为船工和民夫的不幸而悲伤。以太湖石掩泪悲伤、化无情为有情的巧妙构思,不从正面着笔,反无情之石的悲愤,进一步揭示船工民夫所受的残酷压迫,谴责了*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溯流而上云阳城去,两岸有很多商贾大户。

吴国牛喘月的时节,拖船工人多么辛苦!

混浊不可饮用,一壶里面半壶是土。

远处传来《督护歌》的吟唱声,心摧伤啊泪如雨。

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就运达边。

你们且看那又大又多的山石,让工人掩泪千古悲伤。

背景:

漫游了祖国大地,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李是一个很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游中他同情人民疾苦,也同劳动人民交往,写下了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和表达对劳动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诗歌。这篇《丁督护歌》就是描写民夫拖船痛苦的诗作。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诗编年》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李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今苏丹阳)。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今苏镇)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看到当时由云阳从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丁督护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全诗描写议论相结合,突出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然后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议论,揭示劳动人民的痛苦没有终结,不仅深化了前面的描写,而且扩展提高了诗的主题意义。诗中的描写和议论,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加修饰,没有夸张,言近旨远,意蕴深厚,诗人的漫主义诗歌相比,别是一种风格。

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殓送情况,每发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云阳”(即今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南道润州,是长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故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吴牛”乃淮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上征”照应,可见是逆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可是“浊不可饮”呵!仅言“浊”似不足令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2、《钱塘湖春行》诗意鉴

孤山寺北贾亭西,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后一句正面写湖光色:春初涨,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南春湖的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之相类,只是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堤。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落,春新涨,在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3、秦观望

·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到天涯。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失意之慨叹其中。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的《陌上赠美人》:“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吴质书》云:“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 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 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 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力。

4、李《长相思·其二》翻译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雪”句。

也有“蜀琴安膝上,《周》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素:色的生绢。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这几句是说,日色已尽,雾蔼升起,月出东方,其如绢,闺中思妇,思念征夫,愁而难眠;赵瑟初停,蜀琴欲弹,想起当日恩爱夫妻,团圆好合,而今天各一方,久思不归,何其愁也。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景引出情思,三、四句全写情。情真意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评点:

《长相思》的第二首描了思妇弹琴寄意、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了思妇对出征爱人的深情怀念。

全诗以春花起兴。头两句只有十四个字,却意境无穷:日色将尽,花朵中仿佛蒸腾着缕缕幽烟。黄昏过后,晚月升起,女主人公对月凝思,心绪不平,难以入睡。

三、四句对仗工整,用琴瑟的声音表达相思之情。“赵瑟”“蜀琴”相对,古代赵国妇女善于鼓瑟,故称瑟为赵瑟;蜀中有桐木适宜做琴,故称琴为蜀琴。据传,司马相如曾用蜀琴挑逗卓文君。“凤凰柱”“鸳鸯弦”相对,因为凤凰和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是男女爱情的象征。这两句暗示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

五、六句续写上文,写女主人公想将满心的相思寄托在婉转的曲子中,由春风带给远方的爱人。但她不知道春风能否带去她的情意,于是发出“忆君迢迢隔青天”的感叹。而她昔日那对顾盼生辉的“横波目”也变成了今日的“流泪泉”,说明两个人分开后女主人公经常暗自哭泣。

结尾两句中,女主人公娇憨地说:“如果你不信我为你思断肝肠,那等你回来看看我镜子中的憔悴容颜就知道了。”其天真、顽皮的样子被诗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本诗弄琴托情,望月起思,缠绵动人,和“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点击查看更多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7901.html

热门阅读

  1. 幼儿园计划生育总结范文
  2. 安全反思心得体会范文
  3. 圣诞节搞笑幽默贺词2016
  4. 推广普通话诗歌朗诵
  5. 2015年有关文明开封我的梦征文
  6. 春节给同学的祝福语集锦
  7. 猴年拜年祝福句子
  8. 形容思乡的诗句
  9. 计划生育管理的承诺书
  10. 网站建设和推广代理国家标准合同
  11. 洗发水经典广告词集锦
  12. 伤心欲绝的说说
  13.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14. 古诗朗诵主持稿
  15. 关于雪的优美句子摘抄
  16. 中国同学录毕业留言祝福语
  17.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18.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
  19. 天气忽然变冷的说说
  20. 说说我自己三年级作文
  21. 国庆诗歌朗诵
  22. 儿童诗的十五种手法示例
  23. 春节拜年祝福短信
  24. 小班下学期家长会的发言稿
  25. 关于消防安全的主题手抄报
  26. 教师敢转争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7. 超搞笑跟个性签名
  28. 关于妈妈的发言稿范文
  29. 描写秋天的经典诗句
  30. 课文《变形记》教案
  31. 《世说新语》的两则教案
  32. 曾巩《咏柳》原文及赏析
  3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
  34. 现代农业经济与科技资源关系分析论文
  35. 清明节诗歌朗诵
  36. 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37. 最经典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38. 个人述职工作报告范本
  39. 我想变成一朵云作文50字
  40. 金工实习生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