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过三峡》最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板书:28船过三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
(4)、师小结并板书
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
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
师一起读: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语境中理解“游览”,并与“参观”区别。
2.阅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2-4段,说说这3个段在段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阅读品味第2段
A、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刀砍剑劈、笔直陡峭、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合作展开交流。
B、出示三峡“山”的图片,边欣赏边用刚学的词语描绘、形容。
C、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D、尝试背诵,交流背诵方法,通过“阅读提示”,.总结背诵方法。
(3)举一反三,学习第3、4自然段。
A、小结学法(多读熟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诵——正确背诵)
B、自选一段学习,多读几遍,交流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
C、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E、摘录重点词句,练习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注意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2)仿照这个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3)完成相关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平安无事”,讲述有关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6——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先看投影听故事,说说感受,然后理解词语“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平安无事”。
2.有感情地读6-9自然段,能讲述这个故事。
3.将学生搜寻来的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4.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拓展阅读
1、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3分钟)。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2、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1)、儿童:15×36=5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
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