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师恩难忘》优秀教学设计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一)解决故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
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
7、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说几句话吗?
结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位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布置作业
作业 超市:
1、写自己的恩师:
2、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
《我的老师》
3、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拓展阅读
1、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
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就个体而言,班上最差的孩子作业速度特别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从来都集中不了,因此导致了语文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欠缺。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本册教材重视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①做重点发言人;②做讨论主持人;③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2、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3、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4、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5、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6、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7、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六、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2.23——3.1大地的话 语言的魅力
第二周3.4——3.9秉笔直书 语文天地
第三周3.12——3.14春潮 三月桃花水
第四周3.17——3.21语文天地 古诗二首
第五周3.24——3.28种一片太阳花 花之咏 语文天地
第六周3.31——4.4我们的手 一双手手上的皮肤
第七周4.7——4.11语文天地 草帽计包公审驴
第八周4.14——4.18语文天地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第九周4.21——4.25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语文天地
第十周4.28——5.2纪念日及语文天地 跳水
第十一周5.5——5.9沙漠之舟 语文天地 太阳的话
第十二周5.12——5.16海上日出 太阳 语文天地
第十三周5.19——5.23乡村大道 丝绸之路 语文天地
第十四周5.26——5.30挑山工 和时间赛跑
第十五周6.2——6.6欲速则不达 语文天地
第十六周6.9——6.13七子之歌朱鹮飞回来了
第十七周6.16——6.20语文天地
第十八周6.23——6.27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6.30——7.1期末复习
2、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一、·交流引入
1、··回忆课文《一分钟》,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
(是啊!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2、··说说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之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从文中找答案吧。(师生一起书写课题)
二、·探究问题(逐层体验)
(一)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从而体验时间的宝贵(1——7自然段)
1、··生自读文,找出这一部分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认为不好懂的句子,提出来,多读几遍)
师:外祖母的`去世,使作者无限忧伤,父母的启发,使作者开始关注时间,体验时间。课文是怎样写作者体验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宝贵的?
交流所找的重点句:(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生读,说说这几句话包含了什么意思?(时间的宝贵,一去不复返。)
(1)从爸爸的话中去体会(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设谜),反复读,说说爸爸的话包含了几个意思?A、昨天过去就永远变成了昨天,再也不会回到昨天了。B、童年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到童年了;c、长大了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是啊!时间带走了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带走了爸爸的童年,也带走了我们的昨天。有一天,也会带走我。因此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举例:比如:运动会、春游、艺术节、儿童节,也不会因为有趣大家都喜欢而无限延长。)
(2)从作者的体会中去领会。(6、7自然段——解谜)
1、当我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山头,鸟儿一只一只地飞走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着急、悲伤)
2、带着失落、哀愁的语气读。
(3)从各自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举例:a、早上起床,晚了几分钟,上课就迟到了;b、考试时在一道题上多想了一会,结果试卷就没做完。c、路上走慢了点,结果耽误了乘车……。
3、感情朗读。作者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心情是着急的,也是悲伤的,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情感。
(二)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从而体会到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做事
是啊!时间不断地把我的今天、明天变成昨天。难道我们就只能看着时间把一切都带走吗?于是,作者就开始……
1、感悟内容:作者写了和时间赛跑的哪些事呢?
2、感情朗读:师:作者和时间赛跑,决心是坚定的,心情是快乐的!用快乐的语气读这段话。
3、作者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快乐?(因为在同样的时间里,我做了更多的事情,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指名读、评价读。
(三)从作者强烈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1、师:后来的二十年,我因此受益无穷。“因此”是因为什么?“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出示第九自然段内容)反复读,说说作者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引出最后一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假若”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一直和时间赛跑,虽然永远跑不过时间,但你永不放弃,坚持不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即使着急、悲伤,总有一天,你会快乐起来,你就可以成功。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虽然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介绍林清玄并出示画像。
2、··做和时间赛跑的游戏,(利用一分钟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与体验,领悟到同等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等于在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假若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也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这一人生真谛。此时,再次出示课文插图,这时,你最想说句什么?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3、··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师生共勉:做时间的主人,永远与时间赛跑。
三、·扩展、布置作业:
出示课后的几句格言读一读,鼓励学生收集
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交流所获。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语的朗读和书写;重点段落的朗读。
第二课时
古诗引入,积累语言。
学生读背描写西域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问题二: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儿能体会到?
情感升华,体会艰辛。
1、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做小导游,复述课文。(小组内互相练习说·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4、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名,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 。从整体看,本班学生学习水平较为平均,多数中等生,优等生与后进生人数差不多。其中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而大多后进生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进步。另外,在阅读、习作和修改病句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在阅读短文上理解有一定难度,大多数学生很难独立将短文看明白,需要老师的督促指导。语言的概括能力还要加强训练。习作方面,学生普遍存在很大的困难,记流水帐的情况偏多,在用词用句,表达情感上仍有待加强。而修改病句方面在本学期会融合在习作教学中进行重点训练。本学期的重点仍然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好词佳句的积累是,而重中之重仍然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按照话题单元编写,共有八个话题,依次是“成长之歌”、“为人之道”、“学习之法”、“英雄赞歌”、“神奇世界”、“中国文化”、“人与自然”、“智慧故事”。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阅读、古诗诵读、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构成。
(1)话题是单元的灵魂(每个单元侧重一个话题,全册共八个话题)。
(2)阅读是单元的主体(每个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全册二十四篇课文)。
(3)诗词诵读是单元的拓展(每个单元安排一首古诗,全册共八篇)。
语文乐园是单元的综合实践(每单元一次语文乐园,分别由五个板块组成“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其中“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语文乐园二、四、六、八之中)。
本册教材要求会认159个字,多音字15个。要求学会222个字。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在生字栏和查字表中注音。语文乐园中不认识的字随文注音。
2、主要特色:
(1)从课程目标上看,体现了阶段性和衔接性。
①阶段性。
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内容在编排上,体现了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教材仅对课文中的生字有注音,强调让学生自学完成识字,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识字、记字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主动识字习惯。口语交际则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生动具体讲述,并用语言打动他人。从每篇课文后的练习设计不难看出,本册阅读更注重学生自己阅读感受,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新—课—标 —第—一—网
②衔接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思想内涵更丰富深刻,课文表达形式较第一学段更加灵活。如第二单元《给家乡孩子的信》、《万年牢》、《巨人的花园》三篇课文从不同侧面用不同表达方式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怎样关爱他人,怎样做人。第六单元则是通过《看戏》、《吆喝》、《中国结》三篇课文,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及无限魅力,明白“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
同时,本册教材还拓宽了文体,在以前教材中的古诗、童话、寓言、传说、说明文、记叙文基础上编入了小说、书信、现代诗歌等体裁的课文,丰富了文体,渗透篇的表达意识,逐步向第三学段过渡。
总的来说,本册教材从课文思想内涵上、表达方式上以及听、说、读、写训练目标编排上体现了课程目标对第二学段要求,同时也向第三学段教学目标过渡,体现教材的衔接性。
(2)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突出了整合性和实用性。
①突出三维目标的整合。
本册教材比前几册教材更注重单元内容的整合,古诗诵读、语文乐园的编排也基本围绕单元话题构成一个整体。如第三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寓言两则》、《熟能生巧》、《莫泊桑拜师》,用古今中外生动的故事向我们提示一个道理,学习之法是勤奋踏实、刻苦实践。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重点揣摩品味语言中领悟写法,将明白道理、总结学法、积累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另外,教材在本单元还编排了积累词语、有关正确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成语故事、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语文乐园学习等等,更突出了单元的整合体。
②突出了教与学的实用性,利教、利学。
A、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个单元的始终。
B、课后练习紧扣文体,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
2、区别前、后鼻音,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3、认识四种书体特点。
4、掌握222个生字,会认159个生字。
(二)阅读教学。
1、训练朗读初步学会默读,提高阅读效果。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学会质疑。
阅读效率:能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
2、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感受词句的感情色彩。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体会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意思,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中心词句,含义深刻的词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句形式表达的句子)。比较引述句和转述句的表达形式。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