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0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让我们一同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细细品味诗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拓展阅读

1、《解酲》

仙吕·解酲·奴本是明珠擎掌

真氏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

添悲怆,那里有珍珠十斛,未赎云娘!

【注释】

怎生的流落平康:不料想流落到妓院。平康,唐代长安城有平康里,是教习乐伎的教坊所在地,后来沿用作妓院的代称。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在人前假装做娇媚模样。乔,假装。

春南国怜飘荡:可怜我像江南春天的柳絮,飘荡不定。这句是说任凭主人带到各处去卖艺。

一事东风没主张:一切事都要受班主摆布,自己一点也作不了主。

这支曲是真氏的真心表白:自己是良家女子,不幸流落为歌妓,希望有人肯出重价为自己赎身,她愿同为她赎身的人结为终身伴侣。开头两句是写自己的出身和流落歌妓的过程。四两句是写做歌妓的痛苦生活。在人前强做娇媚的姿态,去讨游客的欢心,而自己的内心却有说不尽的苦楚和屈辱,但又无处去倾吐,只好“背地里泪千行”。“春南国”句是写卖身的歌女毫无自由的处境。像春风中的柳絮一样,任凭班主的摆布。最后两句是希望有一个象裴航那样真诚的人,不惜重价来赎自己,结为夫妻。这支曲较之珠帘秀在《答卢疏斋》中说“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说得更具全,更明显。两曲结合起来读,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出古代歌妓伶人的遭遇是何等悲惨。

这首小令是真氏倾诉自己满腔哀怨和对自由的渴望。

2、《菩萨蛮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大意: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菩萨蛮韦庄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而不能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所五个字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纵观全词,通过分我们得知本次乃忧时伤乱抒发思乡情感之作。虽借他人之口极言异乡美好,但也只不过是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词人哀伤之极、思乡之切!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惟有羁滞江南,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3、青玉案·送伯固吴中

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释】:

①伯固:苏坚,字伯固。

②吴中:江苏吴县。

③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

④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合黄浦江入海。

⑤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

⑥四桥:姑苏有四桥。

我们相识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为她们都是我旧时相识。有名的四桥我都看遍,足迹遍布那里的水水山山。如今我只能在五维的画中欣春天,常记王右丞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 衫上还有小蛮作的针线,西湖的雨点,曾沾湿过这件衫。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字”,既是羡慕苏坚吴中,亦是悲叹自己梦难成。“作个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而犹言“天定许”,思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提婉曲,含蓄深沉。

4、《摸鱼子·高爱山隐

宋代: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张炎应召北上抄写“藏经”南后,在山阴一带流寓,曾在镜湖一带隐。高爱山是之所。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元**严重不满和敌对情绪。

起笔短促而突兀:“爱吾庐”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隐士陶渊明之意,暗示了中“与世相违”的深意,为全词定下了基调。随之写湖水“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清润,指湖波之清凉朗澈和气候之爽润宜人。继而写湖中的倒影:“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都映照在这面天然的镜子里。“沙浦迥”句写远处的沙滩。“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写柳阴下的小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眠鸥”,这里指隐士幽人。“甚”,正也。“莼乡”,化用张翰思吴中故乡莼羹、鲈鱼脍故事,指隐逸之乡。在隐士之生活天地,万籁俱寂,人踪不见,只有斜阳的余辉在闪耀。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波澜骤起。夕阳落下的只余一抹余晖斜照,暮色之苍茫,令人浮想联翩: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也难逃世事更换的影响,来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楼了!何处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呢?慨叹之余,他又自我慰解:“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非捷径。”绷紧的琴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这几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乐符,连串成一曲高元。明亮的乐章。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在万壑松风之夜,词人徜徉在吹箫跨鹤,凌风饮露的意境中,希冀从此抛撇开那充满不安和苦难的恶浊的尘世。

这首词上阕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阕抒情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作者欲为通过这种方式重觅光明。用语句平实、遒炼来贯情,意境较为独特。既然生活于地球之上苦难重关,何不离开俗世,皆时作“仙游”的梦想,求得到些许的慰藉呢!但幻景不能无限飙升,它仍然有个限度。词人虽然在隐求避世,实际上是“愤世”之后所作的一种无奈之举。

点击查看更多《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6906.html

热门阅读

  1. 伤感感悟人生的说说
  2. 后勤采购工作计划
  3. 鲁迅名人名言精选
  4. 梦中情人现代诗歌
  5. 格林童话故事第:铁汉斯Iron John
  6. 地球的面纱的六年级科学教案
  7. 七年级学习计划
  8. 20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经典祝福语
  9. 竞聘小学语文教师演讲稿范文
  10. 《向阳花开》教学设计
  11. 小学二年级语文《绿色的卫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2. 学校元旦晚会祝贺词
  13. 大学生助学筑梦铸人征文1500字
  14. 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
  15. 初中语文古诗中的风字的解释
  16. 初冬夜饮原文及赏析
  17.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18. 你所不知道的苦美文摘抄
  19. 四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20. 勇者童话故事《桃太郎》
  21. 最新周末短信祝福大全
  22.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23. 励志正能量说说
  24. 关于感恩老师的精选作文00字
  25. 小学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案设计
  26. 《保姆狗的阴谋》读后感范文350字
  27. 《忘本之蝉》剧本台词
  28. 学校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9. 《童趣》两课时教案设计
  30. 王安石写的诗有哪些
  31. 乡中心校代课教师综合考核计划
  32. 春节相关对联集锦
  33. 合作协议书的范本
  34. 咏雪的诗词名句
  35. 青溪王维诗词
  36. 梦想高中生每日演讲稿
  37. 中秋节的诗词十八首
  38. 用如此而已造句
  39. 国庆节见闻初中作文400字
  40. 2016年经典的中考祝福语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