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别的全文翻译赏析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 一定要看完洛阳城中开透百花,才要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出自] 欧阳修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释:
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风与月:本指儿女爱恋的事,此指风晨月夜与风月美景。
翻新阕:谱写新的曲调和歌词。
洛城花:洛阳城里的花,专指牡丹花。
在筵席上打算和友人告别,可是话未出口就凄惨呜咽。人生来就有情痴,与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无关。
离别的歌不需要再翻新曲了,只要一曲就足以令人痛断肝肠了。一定要欣赏完洛阳城中百花,再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在筵席上打算将回去的时间说一说,可是话未出口原来春风满面却刹时凄惨呜咽。人生在世很自然的一定会有意浓情痴,因此这种离愁别恨决不关系到春风与明月。
离歌暂且不要再翻新的歌阕,只要一曲就能叫人伤心凄切肝肠寸结。一定要看完洛阳城中开透百花,才要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所以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在”。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拓展阅读
1、容斋随笔卷十四·有心避祸全文翻译
洪迈
有心于避祸,不若无心于任运,然有不可一概论者。董卓盗执国柄,筑坞于郿,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殊不知一败则扫地,岂容老于坞耶?公孙瓒据幽州,筑京于易地,以铁为门,楼橹千重,积谷三百万斛,以为足以待天下之变,殊不知梯冲舞于楼上,城岂可保耶?曹爽为司马懿所奏,桓范劝使举兵,爽不从,曰:“我不失作富家翁。”不知诛灭在旦暮耳,富可复得耶?张华相晋,当贾后之难不能退,少子以中台星坼,劝其逊位,华不从,曰:“天道玄远,不如静以待之。”竟为赵王伦所害。方事势不容发,而欲以静待,又可嗤也。他人无足言,华博物有识,亦暗于几事如此哉!
为躲避灾祸大动脑筋,倒不如漫不经心地听凭命运作安排,不过也有不能一概而论的情况。董卓盗掌国务大权,在那(今陕西眉县东北)修筑号称“万岁部’的城堡,积储了足用三十年的粮食,自称:“大事不成,守着这座城堡,也完全可以终生。”殊不知,即刻扫荡净尽财产,哪里容他老死。公孙珊占据幽州,在易(今河北雄县西北)修筑高丘。用铁造门,高台望楼千层,积存枚食三百万斜,以为足以应付天下之变,殊不知袁绍的云梯、冲车舞动在楼前、坚城怎能保守得住呢?曹爽被司马懿弹劾,桓范鼓动他发动兵变,曹爽不听,说:“我即使不行还可做个大富翁嘛。”岂不知满门抄斩就在眼前,富翁还能当得成吗?张华辅佐西晋任司空,当贾后在宫廷发动事变时不能辞官避祸,小儿子张题因中台星分裂,劝他让出*,他不听,说:“天象的规律玄奥深远,不如静心等待。”终于被赵王司马伦所害。当情势万分紧迫时,却想静心等待,太可笑了。别人不必说,张华学识渊博,也对机密之事糊涂到这种程度吗?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2、容斋随笔卷七·将军官称全文翻译
洪迈
《前汉书•百官表》:“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予按《国语》:“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又:“吴夫差十旌一将军。”《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檀弓》:“卫将军。”《文子》:“鲁使慎子为将军。”然则其名人矣。彭宠为奴所缚,呼其妻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东汉书》注云:“呼奴为将军,欲其赦已也。”今吴人语犹谓小苍头为将军,盖本诸此。
作者:佚名《 汉书• 百官表》 中载:“将军都是周代末年的官,秦代沿用了这个称号。”据查,《 国语》 里有载:“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又载:“吴王夫差十旌一将军”。《 左传》 里记有“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 檀弓》 里有“卫将军”语。《 文子》 里亦有“鲁国任用慎子为将军。”可见,将军的称号时间很久了。东汉时,彭宠为奴隶缚捆,他急忙喊叫他的妻子说:“快去为各位将军置办行装。” 《 后汉书》 中在这一句下作注说:“称呼奴隶为将军,是为了要他们释放自己。”现在吴(今江苏苏州)人仍称名叫小苍头的奴隶为将军,其根据也在于此。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3、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全文翻译
洪迈
忠义守节之士,出于天资,非关居位贵贱、受恩深浅也。王莽移汉祚,刘歆以宗室之隽,导之为逆,孔光以宰相辅成其事。而龚胜以故大夫守谊以死;郭钦、蒋诩以刺史、郡守,栗融、禽庆、曹竟、苏章以儒生,皆去官不仕;陈咸之家,至不用王氏腊。萧道成篡宋,褚渊、王俭,奕世达官,身为帝甥、主婿、所以纵臾灭刘,唯恐不速;而死节者乃王蕴、卜伯兴、黄回、任侯伯之辈耳。安禄山、朱泚之变,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皆以宰相世臣,为之丞弼;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或以幕府小吏,或以废斥列卿,捐身立节,名震海内。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
忠贞道义保持节操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天赋,跟所处的地位高低,所受的恩惠多少没有关系。王莽纂夺了汉朝的皇位,刘歆身为汉朝宗室中才智出众的人却诱导王莽叛逆汉朝,孔光身为宰相也帮助王莽促成其事。而龚胜作为免职的大夫遵守道义而死;郭钦、蒋诩作为刺史、郡守,栗融、禽庆、曹竟、苏章作为读书人,都抛弃官职不求仕进;陈咸的家中,甚至不采用王莽的年终祭礼。萧道成篡夺了南朝宋的**,褚渊、王俭,都是历代显达的官宦,身为皇帝的外甥、主上的女婿,怂恿鼓动**刘宋的作为,只嫌不够快速;面为保持气节而死的人竟是王蕴、卜伯兴、黄回、任侯伯这些人罢了。安禄山、朱泚叛乱.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身为宰相做了他们的助手;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有的作为军营分署中的小官,有的作为被罢免贬斥的卿相,献出生命建立名节,声名震动全国。人是否贤良,相差的哪里只是天上地下呀!
【诗人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4、容斋随笔卷十四·博古图全文翻译
洪迈
政和、宣和间,朝廷置书局以数十计,其荒陋而可笑者莫若《博古图》。予比得汉匜,因取一册读之,发书捧腹之余,聊识数事于此。父癸匜之铭曰:“爵方父癸”。则为之说曰:“周之君臣,其有癸号者,惟齐之四世有癸公,癸公之子曰哀公,然则作是器也,其在哀公之时欤?故铭曰‘父癸’者此也。”夫以十干为号,及称父甲,父丁、父癸之类,夏、商皆然,编图者固知之矣,独于此器表为周物,且以为癸公之子称其父,其可笑一也。周义母匜之铭曰:“仲姞义母作”。则为之说曰:“晋文公杜祁让偪姞而己次之,赵孟云‘母义子贵’,正谓杜祁,则所得仲姞者自名也,义母者襄公谓杜祁也。”夫周世姞姓女多矣,安知此为偪姞,杜祁但让之在上,岂可便为母哉?既言仲姞自名,又以为襄公为杜祁所作,然则为谁之物哉?其可笑二也。汉注水匜之铭曰:“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则为之说曰:“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改为建国,此言元年正月者,当是明年也。”按《汉书》王莽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日,窃即真位,遂以其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安有明年却称元年之理?其可笑三也。楚姬盘之铭曰:“齐侯作楚姬宝盘”。则为之说曰:“楚与齐从亲,在齐湣王之时,所谓齐侯,则湣王也。周末诸侯自王,而称侯以铭器。尚知止乎礼义也。”夫齐、楚之国,各数百年,岂必当湣王时从亲乎?且湣王在齐诸王中最为骄暴,尝称东帝,岂有肯自称侯之理?其可笑四也。汉梁山鋗之铭曰“梁山铜造”。则为之说曰:“梁山铜者,纪其所贡之地,梁孝王依山鼓铸,为国之富,则铜有自来矣。”夫即山铸钱,乃吴王濞耳,梁山自是山名,属冯翊夏阳县,于梁国何预焉?其可笑五也。观此数说,他可知矣。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朝廷没里几十所修书机构,所修书籍中最荒唐粗陋而令人可笑的要数《 博古图》 了,我接连得到几个汉代的皿,因而取来一册阅读,打开书捧腹大笑之后,姑且记几件可笑的事在这里。
父癸匜的铭文“爵方父癸”。于是对此解释道:‘周代君臣,其中封号有癸字的,只有齐的第四代癸公,癸公的儿子是哀公,既然如此,那么制作这个器物,大约是在哀公时期吧?所以铭文为‘父癸’的原因就是这个了。”用十天干为称号以及称父甲、父丁、父癸之类,夏、商两朝都是如此,编图的人原本懂得这些,单单把这件器物的时代标为周朝,并把铭文解释为癸公的儿子称其父,这是书中可笑的一例。
周义母匜的铭文是“仲姑义母作”,于是对此解释说:“晋文公的姬妾杜祁谦让偪姞而把自已的位次排在她后面,赵孟(即赵盾)说‘母义子贵’,说的正是杜祁,那么所谓仲姞,就是杜祁的自称,义母就是襄公对杜祁的称谓。”周代姑姓女子太多了,怎知这里就是偪姞?杜祁只是表示谦让,使她位次排在前边,怎么就成了襄公的母亲了呢?既说仲姞是杜祁自称,又认为此皿是襄公为杜祁制作的;那么究竟是谁的器物呢?这是书中可笑的例子之二。
汉注水匜的铭文是“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于是对此解释说:“汉代初始元年十二月改年号为建国,这里指元年正月,应当是指第二年。”查考《 汉书》,王莽在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窃据帝位,于是把那一天定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哪有第二年再倒回来称元年的道理?这是可笑处之三。
楚姐盘的铭文是“齐侯作楚姐宝盘”。于是对此解释说:“楚国与齐国合纵相亲,在齐湣王时期,所谓齐侯,就是指湣王,周朝末期诸侯自封为王,而在器物铭文上称侯,是还懂得在礼义方面克制一下。”齐、楚作为诸侯国,都有数百年了,难道一定要在湣王时合纵相亲吗?再说湣王在齐的所有国君中是最骄横强暴的,曾自称东帝,哪有肯自称为侯的道理?这是可笑处之四。
汉梁山鋗的铭文是“梁山铜造”。于是对此解释说:‘梁山铜,是记此进贡的地点。梁孝王靠山治铜铸钱,使封国富裕,那么铜也就是有来由的了。”靠山铸钱,只是吴王濞而已,梁山本是山名,属冯裕夏阳县,跟梁国有何相干?这是可笑处之五。只看这几条解释,其它便可知道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5、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全文翻译
洪迈
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其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乃知鲁仲连、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
战国时的权谋之士,进行游说,合纵连横,都追求一时的利益,根本不考虑道义正理是非曲直在哪一方面,张仪欺蒙楚怀王,让楚国和齐国断交并把秦国的商於之地献给楚王。陈轸劝谏说:“张仪一定会背弃大王,商於也不能得到。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这样做就是在北边断绝和齐国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对秦国的忧患。”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了。但是当他说到 “不如暗地里和齐国保持联合,而表面上跟它断交,派人跟着张仪,如果给我们土地,再跟齐国断交不迟”,这就是陈轸不去认真考虑齐国的邦交是否可以断绝,仅仅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而已。等到秦国背弃盟约,楚王想攻打秦国。陈轸又劝阻说:“不如因此而送给秦国一个大城市,和它合兵攻打齐国,这是我们丧失土地给了秦国,却在齐国得到补偿。”这条计策尤其荒谬背理不合于道义。而且秦国把无道的行为强加于楚国,却要送给它土地;齐国本来是盟国,楚国却无缘无故和它断交,本应割让土地送去财物,用恭敬谦虚的话向它谢罪,再次恳求它的支援,而反倒要攻打它。陈轸的劝说在这里就是疏漏谬误了。这才知道鲁仲连、虞卿是豪杰之士,不是陈轸之流所能赶得上的。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62887.html